|
池塘萧索掩空笼,玉树同嗟一土中。 莎径罢鸣唯泣露,松轩休舞但悲风。 丹台旧氅难重缉,紫府新书岂更通。 云减雾消无处问,只留华发与衰翁。 |
|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凄凉的秋日池塘景象,借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事物消亡的感叹。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悲伤、忧郁的氛围。 以下是对具体诗句的赏析: 1. “池塘萧索掩空笼,玉树同嗟一土中。” 开篇两句,诗人以池塘和玉树作为描绘的对象,用“萧索”和“掩空笼”形容池塘的荒凉,用“同嗟一土中”表示玉树的命运。这里,诗人借助池塘和玉树的形象,暗示了生命的消逝和事物的更迭。 2. “莎径罢鸣唯泣露,松轩休舞但悲风。”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寂静和凄凉。莎径上的虫鸣已经停止,只剩下露珠在哭泣;松轩也停止了舞动,只有悲风在吹过。这些形象的描绘更加深了诗歌的悲伤氛围。 3. “丹台旧氅难重缉,紫府新书岂更通。” 这两句诗人借用了道教中的意象,丹台和紫府,来喻指人事的消逝和不再更新。旧氅难重缉,新书岂更通,意味着过去的已经过去,新的也无法再来。 4. “云减雾消无处问,只留华发与衰翁。” 最后两句,诗人以“云减雾消”形象地表示时间的流逝,事物的消散。而“只留华发与衰翁”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悲叹。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池塘景象的描绘,借景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消逝、事物更迭的感叹,展现出一种悲伤、忧郁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