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达首,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经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硃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充满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易老、学问传承和圣经奥义的感慨与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滔滔逝者若斯夫”引用了《论语》中的名言,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这种开篇让人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深刻的思考,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 第二句“不有耆儒孰共扶”中的“耆儒”二字,代表着学问渊博的老学者。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学识渊博的长者的尊敬和依赖,同时也暗示了学问的传承和发扬需要老一辈的智慧和引导。 第三句和第四句“昭揭五条皆达首,由来一本不殊途”强调了学问的根本和途径。诗人通过“五条”和“一本”的比喻,表达了学问虽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本质和来源是相同的,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达到通达。 第五句和第六句“圣经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中的“圣经”代表着深奥的经典,“老笔”则代表了老一辈学者的智慧。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经典学问的崇敬和对老一辈学者智慧的赞美。 最后两句“我欲研硃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无”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老先生一同研究学问的愿望。其中的“研硃”代表了认真钻研,“肯往”则表达了老先生对学问的热情和投入。通过这两句话,诗人向老先生致以最高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人生易老、学问传承和圣经奥义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老一辈学者的尊敬。同时,通过深刻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全诗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思考。
相关诗词
  • 1
    [魏晋]
    无名困蝼蚁。
    有名世所疑。
    中庸难为体。
    狂狷不及时。
    杨恽非忌贵。
    知及有余辞。
    躬耕南山下。
    芜秽不遑治。
    赵瑟奏哀音。
    秦声歌新诗。
    吐音非凡唱。
    负此欲何之。
  • 2
    [唐]
    宋璟姚崇死,中庸遂变移。
    如何游万里,只为一胡儿。
    泣溻乾坤色,飘零日月旗。
    火从龙阙起,泪向马嵬垂。
    始忆张丞相,全师郭子仪。
    百官皆剽劫,九庙尽崩隳。
    尘扑银轮暗,雷奔栈阁危。
    幸臣方赐死,野老不胜悲。
    及溜飘沦日,行宫寂寞时。
    人心虽未厌,天意亦难知。
    圣两归丹禁,承乾动四夷。
    因知纳谏诤,始是太平基。
  • 3
    [唐]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