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分类标签: 七年级上册
作品赏析
《潼关》是唐朝诗人谭嗣同的诗作。 全文如下: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无限凌云壮志的豪情和义无反顾的英勇精神。诗人描绘了景物的形与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改变雄伟壮阔的潼关山河的豪迈气概和蓬勃朝气的精神面貌。这首诗语言凝练,气势磅礴,境界开阔,格调苍凉。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创作背景
《潼关》是清末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诗人的经历和历史背景有关。首先,从诗人个人的经历来看,谭嗣同在年轻时曾游历各地,增长了见识,并在游历过程中产生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当他登上潼关,看到关山雄壮,黄河滚滚,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其次,从历史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之中,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愈演愈烈,满清王朝腐朽且摇摇欲坠。谭嗣同对此深感忧虑,他的爱国之情在《潼关》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在描绘潼关险要的地势和壮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综上所述,《潼关》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诗人谭嗣同的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关诗词
  • 1
    [宋]
    过雨生泥风作尘,马蹄声里度芳辰。
    城南居士风流在,时送名花与报春。
  • 2
    [唐]
    黄河一曲山,天半锁重关。圣日雄藩静,秋风老将闲。
    车舆穿谷口,市井响云间。大野无飞鸟,元戎校猎还。
  • 3
    [宋]
    轩亭枕苍峰,缥缈视空阔。
    长江翻天去,回斡地轴折。
    洪涛破山门,崖谷尽争裂。
    孤云行无踪,飞鸟去自没。
    游子怨路长,烦襟此披豁。
    昔观黄河流,浩荡窥禹穴。
    乾坤何壮观,永叹旧游绝。
    兹亭虽非匹,山水颇秀发。
    茫茫八紘内,所历但毫末。
    安得乘飞飙,人寰瓷超越。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