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食有感三首》

生平参道术,师事大茅翁。
持钥开金匮,焚香立玉童。
黄麟来地上,朱鲤出江中。
今在桁杨畔,依依睡晚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生平参道术,师事大茅翁。持钥开金匮,焚香立玉童。黄麟来地上,朱鲤出江中。今在桁杨畔,依依睡晚风。》是一首描绘道家修行生活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向大茅翁学习道术,以及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神秘景象,展现了道家修行的神秘和独特性。 首两句“生平参道术,师事大茅翁。”中,“参道术”指的是学习道术的历程,“师事”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茅翁的尊敬和信赖。大茅翁在此处可以被理解为一位道家大师,诗人通过师事他来学习道术。 接下来的两句“持钥开金匮,焚香立玉童。”描绘了修行的具体过程,诗人用钥匙打开金箱柜(金匮),可能是指打开心灵的宝库,寻找内在的智慧和力量。而“焚香”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专注,“立玉童”则可能意味着保持内心的纯洁和童真。 接下来的两句“黄麟来地上,朱鲤出江中。”描绘了更为神秘的景象,黄麟和朱鲤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在这里出现可能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越了凡俗,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最后两句“今在桁杨畔,依依睡晚风。”描绘了诗人在修行完成之后的状态,他现在在桁杨畔休息,被晚风轻轻吹拂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道家修行的过程和诗人在修行完成后的状态,展现了道家修行的神秘和独特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相关诗词
  • 1
    [唐]
    寂寞过朝昏,沈忧岂易论。
    有时空卜命,无事可酬恩。
    寄食依邻里,成家望子孙。
    风尘知世路,衰贱到君门。
    醉里因多感,愁中欲强言。
    花林逢废井,战地识荒园。
    怅别临晴野,悲春上古原。
    鸟归山外树,人过水边村。
    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谁堪将落羽,回首仰飞翻。
  • 2
    [宋]
    疋马东来说晋元,当时一统笑三分。
    如今寄食城隍庙,异代君臣莫更论。
  • 3
    [明]
    推弦拂柱,歌我浩曲。
    浩曲未歌,肠中踯躅。
    青青前溪,可鉴光仪。
    他心自喜,我心自悲。
    河中有船,不载客还。
    尊中有酒,不令客欢。
    栖栖何者,归以为期。
    絺衣生虱,鞋袜多泥。
    世人结交,安得常好。
    他乡寄食,安得常饱。
    主人良贤,客兴愁叹。
    报恩虽易,受恩实难。
    野鸡喔喔,夜长不晓。
    披衣庭除,月没树杪。
    士贫者贱,客久者贫。
    不如归去,可以葆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