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登前守李公亭》

李公亭即鲍公亭,何事因仍旧日名。
官守二年如过客,风流千古是虚名。
扪萝缭绕寻新径,隔水微茫认故城。
陵谷变迁君莫问,此中气象转分明。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重过李公亭》,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作者在重游李公亭后,对亭子的变迁和历史进行了思考。 首联“李公亭即鲍公亭,何事因仍旧日名”,直接点明李公亭原本是鲍公亭,但如今却改为了李公亭,作者对此表示不解,为何要改变亭子的原名。这一联通过疑问句表达了作者的困惑,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亭子历史和变迁的想象。 颔联“官守二年如过客,风流千古是虚名”表达了作者对李公亭主人(可能是官员)的看法。作者认为,主人只是暂时在这里做官,停留时间短暂,感觉就像过客一样。然而,李公亭的风流千古名声却流传了下来。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他认为亭子的历史价值超越了主人的官职地位。 颈联“扪萝缭绕寻新径,隔水微茫认故城”描绘了作者重游李公亭的情景。他攀援着萝藤寻找新开辟的小路,隔着水雾蒙蒙的河面辨认过去的城池。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李公亭的深情。 尾联“陵谷变迁君莫问,此中气象转分明”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态度。他认为不必追问陵谷的变迁,因为变迁中蕴含的历史气象反而更加分明。这一联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李公亭的历史和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
创作背景
**《登前守李公亭》是宋朝诗人鲍粹创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是李公曾在此地担任太守,建造了这个亭子**。诗人登亭遥望,感慨万分,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李公的怀念和赞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2
    [唐]
    伊昔逢丧乱,历数闰当馀。
    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
    余及尔皆亡,东西各异居。
    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逮承云雷后,欣逢天地初。
    东川聊下钓,南亩试挥锄。
    资税幸不及,伏腊常有储。
    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
    朽木不可雕,短翮将焉摅。
    故人有深契,过我蓬蒿庐。
    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
    相看非旧颜,忽若形骸疏。
    追道宿昔事,切切心相于。
    忆我少年时,携手游东渠。
    梅李夹两岸,花枝何扶疏。
    同志亦不多,西庄有姚徐。
    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
    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
    追念甫
  • 3
    [唐]
    丞相登前府,尚书启旧林。
    式闾明主睿,荣族圣嫔心。
    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
    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
    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
    宸翰三光烛,朝荣四海钦。
    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鲍粹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