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作品赏析
这首诗《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是一首描绘禅意和表达对自由追求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表达了一种静谧、内向的氛围,一间空屋子常常掩着,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是安静的,他在探索心灵深处,寻求“悟空”的境界,即领悟无我、无执着的境界。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描绘了禅院雨后的场景,仿佛庭院如同清净的莲界,各种莲花盛开,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这里用“万花”来形容“莲界”,更加强调了自由和无拘束的主题。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描述了时间的流逝,美好的季节正在逝去,但人天(指众生)在此聚会,共同追求真理,表达了众生平等,皆可追求真理的理念。 最后,“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束缚,走出困境。这里的“樊笼”象征着世俗的束缚和枷锁,诗人希望通过“方便理”来找到解脱之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院雨后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解脱的渴望。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诗的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上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2
    [唐]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 3
    [唐]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