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虞美人·玉钩弯柱调鹦鹉》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
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
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作品赏析
这首令词描写一位少妇寂寞的心境。《花间集》中这类词的主题大抵是怀远思人,此词超越了这种一般化的主题而突现其内心的孤寂,因而颇具特色。
上阕写的是薄暮时分的情景:我们的女主人公站立在描鸾绘凤的梁柱前,调弄着用玉钩挂着的笼中的鹦鹉,让它学舌能言,解人寂寞。
“玉钩鸾柱”,点出女主人公闺房与用物的华贵富丽,虽然仅仅是一二细节的点染,我们已可想见她高贵的身分。“宛转留春语”一句很值得玩味,她好象是让鹦鹉学会宛转的人言,留住青春的絮语;又好象是鹦鹉宛转的人言中还留着意中人的声音,引起女主人公对美好春光的回忆。唯其写得朦胧含蓄,才包含了令人产生多种联想的蕴意。
《蕙风词话》云:“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宛转留春语”写的是女主人公调弄鹦鹉的眼前景,身边事,但却有“言外”的“神致”在,不能不说是耐人咀嚼的大家手笔。“云屏冷落画堂空”二句从正面点出女主人公所在环境的冷落空寂。调弄鹦鹉,已暗示出她无人陪伴的孤独,“留春语”已透露出她春光流逝的怅惘,而“云屏”与“画堂”的冷落空寂更突现出她身在金丝笼中的难耐和凄楚。加之卷着落花的晚风一阵阵从窗外吹来,春夜的寒意愈加袭人,她心中的愁绪真是无可奈何、无法排解呵。
下阕写的是新月临窗时分的情境:女主人公不耐锦屋画堂的冷落而搴(掀)帘出门,这时楼上的燕子也乘机飞出帘去,不顾屋外已经夜影憧憧。
词人以梁上燕子不耐室中的寂寞而翩然飞走的细节,衬托女主人公的心境和处境,真可谓神来之笔,这又是“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的“高手”的一着:燕犹如此,人何以堪?女主人公孤寂凄独之神情已溢之于言外。“拂镜尘鸾舞”与“宛转留春语”相照应,此句也写得比较朦胧,它好象是说我们的女主人公又回到屋中百无聊赖地拂去鸾镜上的灰尘而顾影自怜。
“鸾镜”本系结婚时陪嫁的妆奁之物,其背面刻镌着鸾凤翔舞的图案,以象征夫妇之间的伉俪好合,由于女主人公心绪落寞,长期不拭镜照容,已落满灰尘,而今拂镜顾影,当为形容憔悴而倍加伤情。
最后二句写得极有韵味:女主人公望着天际一钩宛如娥眉的弯弯新月,不禁心中暗暗发问:不知今夜谁人佩着同心双结而倚栏望月呢?同心双结象征着情人对爱情的坚贞,他们虽身处异地互相思念,千里共望明月而寄托各自忠贞不渝的感情,女主人公以“不知”——“谁”句的设问,包含着两层意蕴:一是佩着同心双结的远方的他不知今夜倚栏望月没有;一是自己对爱情已经绝望,而天下总有这样倚栏望月互相思念的情侣恋人,词人以他人之相思反衬女主人公无相思可言的悲哀和幽独。
相关诗词
  • 1
    [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
    [唐]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 3
    [宋]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