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分类标签: 清明节
作品赏析
此首词是一个深闺独居的女子流连春光,惆怅自怜之作。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这三句渲染了一种美丽而寂寞的氛围,为全词隐含的感情作了铺垫。春天来了,在幽静的庭院中,红栏碧树环绕,“偎”字显示绿树与红栏彼此交映的景象,杨柳依依,鹅黄嫩绿,轻柔飘逸;而“尽”字则写出了春光中枝条茂盛的喜悦和生命蓬勃的欢欣。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又飞去。”三句写帘内景。“谁把”两句从听觉写起,在这寂静的环境中突然响起了琮琮的筝声,闺中安栖的燕子,被筝声惊起,双双穿帘飞去了,词人把这些情景都写得优美、精致,用笔非常细腻,有力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给读者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引发出丰富的情境联想。筝声之后并没有揭起垂下的帘幕,露出弹筝之人,却转写燕子穿帘双飞,以衬托弹筝者的孤独寂寞,了无知音,幽思难托。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起首三句用“满眼”领起,依然写景:满眼的游丝、缤纷的落絮、轻盈的海燕、娇美的莺语,杨柳在春风中摆动着金黄的丝缕,红杏在微雨里绽开的花瓣。所有这些优美的意象,溶在如梦如幻的清风细雨中,那些好看的颜色,动听的声音营造了一种缠绵婉转的氛围,像是温柔的手触摸到心灵的深处,轻轻地拨动着人的心弦,泛起百般的情诗词思,让闺中之人不由感慨韶华易逝,青春难驻,而自己却独守空闺,无人怜惜。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结末写女主人公因梦醒而引起的恼莺情绪。“乱”字暗示了闺中之人的心情烦乱。至于她做的是什么样的“好梦”,词人没有说明,却更耐人寻味。浓睡好梦,欢情片刻,这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也是聊慰其相思饥渴的方式。然而哪怕这样短暂的好梦,也偏偏被莺语惊扰,可见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沽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这首词借用不同的场面塑造了相同的意象。上片抒写春景之中的闺妇独自把弦,下片抒写春景之中的闺妇梦中寄情;上片的环境是风和秀丽,下片的环境则是红杏细雨,上下片场面并不相同,然塑造的意象都是深闺春怨。全词景语远远超过情语,把无形的感情寓于有形的景象来表现,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可能创作于南唐时期,具体的创作背景已经难以考证。但是,可以通过词作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这首词描写了春景和闺情,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和苦闷。这种情感可能与南唐小朝廷的国运颓危有关,诗人可能通过词作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无奈。 其次,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也反映了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阑干、碧树、落花等意象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优美而感伤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敏锐感受。 综上所述,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可能是在南唐小朝廷国运颓危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春景和闺情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相关诗词
  • 1
    [元]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 2
    [宋]
    悟得楞伽理,尘函久不开。
    游丝莹定石,驯雀下生台。
    境寂从朝暮,心空了去来。
    行看旧庭柏,自说少时栽。
  • 3
    [宋]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
    )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