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岩豅洞留题》

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
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
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
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欣赏,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首先,诗中提到了巍然造化功,这说明诗人对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感到敬畏。通过“斡擘成岩豅”这一句,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像在石头上用手轻轻一扭,就形成了巨大的岩洞。这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一种宏大而又神秘的感觉。 “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这两句诗则是对洞中景色的描绘,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石头顶部滴落的水珠,形成了一种清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洞内的深度和凉爽。飕细风则描绘了洞内微风吹拂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环境中。 “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避暑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清凉的喜爱和欣赏。诗人选择在洞中避暑,说明他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最后,“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二老调在这里可能是指老人讲述的故事或歌曲,这些故事或歌曲可能激发了诗人的逸思,使他产生了无尽的想象和思考。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尊重和敬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自然风景、避暑休息、缅怀老人等情节,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人生思考。这首诗不仅富有诗意和美感,还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思考价值。
创作背景
《岩豅洞留题》是宋朝诗人包伯驺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游览岩豅洞时,被岩豅洞的景色所震撼,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包伯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岩豅洞的壮美和奇特,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因史料遗失等原因已无法考证。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1
    [宋]
    五事忽来此,今朝天气新。
    溪山浑是句,樽酒可无人。
    幽鸟空惊梦,残花不当春。
    飘然又归去,明月满衣巾。
  • 2
    [宋]
    女娲补天天不疏,精卫填海海欲枯。
    留余乱石龙下蛰,结兹古洞神中刳。
    三冬温温等氈帐,六月凛凛同冰壶。
    致身岩壑真胜地,寓目尘寰皆畏途。
  • 3
    [宋]
    山疑梦裹槐安国,僧住壶公小隐正。
    门横一水与世隔,不知鱼鼓今几年。
    真人阴崖结茅屋,大千世界一粒粟,佛言芥子纳须弥,我亦来寻赞公宿。
包伯驺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