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印空夜坐凭虚阁》

人在钟声上,僧栖暮色边。
松枝高士麈,贝叶梵王言。
木落如飞鸟,山平疑澹烟。
灯残挥手去,曳杖听流泉。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与钟声、暮色、松枝、贝叶梵语、木落山平、流泉等自然景象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 首句“人在钟声上”直接将人置于钟声之上,表达了人在钟声中的感受和存在。钟声悠远,仿佛可以穿透人的心灵,让人在听到钟声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僧栖暮色边”描绘了僧人在暮色中栖息的场景,暮色与僧人的静谧生活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暮色中的山林,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而僧人的存在则更加突出了这种氛围。 “松枝高士麈”一句,通过描绘松枝和麈的形象,表达了高士的清雅和闲适。松枝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麈则代表着高士的谈吐和思想。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高雅、清新的感觉。 “贝叶梵王言”一句,通过贝叶经和梵语,表达了佛教的神秘和深邃。梵语是佛教的专用语言,代表着佛教的智慧和境界。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梵语,展现了佛教的神秘和深邃,也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木落如飞鸟,山平疑澹烟”两句,通过描绘木落山平的景象,表达了自然之美的壮丽和变化。木落山平的景象,给人一种壮丽、雄浑的感觉,而澹烟的描绘则更加突出了这种氛围。 最后,“灯残挥手去,曳杖听流泉”两句,通过描绘诗人挥手离去和曳杖听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洒脱和自在。灯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夜幕的降临,挥手离去则表达了诗人的决断和自由,而曳杖听流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倾听。 整首诗通过人与自然、宗教、时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神秘、壮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宗教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同印空夜坐凭虚阁》是明朝文学家陈继儒创作的一首诗。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禅宗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在某夜与友人印空一同在凭虚阁静坐时,感受到的宁静、超然的心境有关。凭虚阁可能是一个高远、空旷的地方,让作者产生了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深入思考。他与印空一同坐禅,也可能使他感受到一种超脱于世俗纷扰的宁静与和谐。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1
    [宋]
    精神满腹富青春,烧尾曾看上禹门。
    献赋多年梁苑客,谪仙重世武夷孙。
    一同印绶光初命,几驿桑麻接故园。
    泽国归程秋欲尽,丹枫黄菊动吟魂。
  • 2
    [唐]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 3
    [当代]
    衣钵全空夜半时,凡夫一样命悬丝。
    心荒难觅安无著,眼小频遮放已迟。
    窗外参差楼作怪,门边淅沥水吟诗。
    咬牙不吃催眠药,为怕希夷处士嗤。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