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日后》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曝旧芳茵。
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曝旧芳茵。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是一首描绘自然环境和季节变化的五言古诗。它通过描述作者居住的地方靠近山峦,经常下雨,以及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凉爽,让人感觉不到穿衣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 首句“住处近山常足雨”,直接点明作者居住的地方靠近山峦,经常雨水充沛。这句诗通过描绘居住环境的特殊,展示了作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闻晴晒曝旧芳茵。”这句诗描绘了晴天时,阳光曝晒,旧日的花毯也变得干燥的场景。这里不仅表达了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善于利用自然条件,让生活更加舒适。 “立秋日后无多热”,这句诗描绘了立秋之后的气候变化,天气逐渐凉爽,不再那么炎热。这不仅是对季节变化的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适应和享受。 “渐觉生衣不著身”,这句诗描绘了天气变凉爽后,人们穿着衣服的感觉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感到穿衣的累赘,甚至觉得脱掉衣服也无所谓。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适应和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居住环境、季节变化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对生活的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态度。同时,也通过这种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态度,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清]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
  • 2
    [魏晋]
    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
    习习祥风,启滞异生,禽鸟翔逸,卉木滋荣。
  • 3
    [唐]
    正月一日后,寻春更不眠。
    自知还近僻,众说过于颠。
    看水宁依路,登山欲到天。
    悠悠芳思起,多是晚风前。
    官卑长少事,县僻又无城。
    未晓冲寒起,迎春忍病行。
    树枝风掉软,菜甲土浮轻。
    好个林间鹊,今朝足喜声。
    诗酒相牵引,朝朝思不穷。
    苔痕雪水里,春色竹烟中。
    迎雨缘池草,摧花倚树风。
    书非名利事,爱此少人同。
    尘中主印吏,谁遣有高情。
    趁暖檐前坐,寻芳树底行。
    土融凝墅色,冰败满池声。
    渐觉春相泥,朝来睡不轻。
    疏顽无异事,随例但添年。
    旧历藏深箧,新衣薄絮绵。
    暖风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