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元夕邀客赏灯兼听筝笛二乐》

上元又是新年节,狂客高歌醉不休。
橘酒生春连百爵,莲灯照夜足千篝。
风前铁笛惊三弄,月底银筝试一搊。
听彻《落梅》兼《出塞》,居人自是不关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元宵节热闹喜庆的景象,展现了人们欢度新年的情景。 首联“上元又是新年节,狂客高歌醉不休”,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狂客”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在节日里尽情欢饮,歌声不断,表现出他愉悦的心情。 颔联“橘酒生春连百爵,莲灯照夜足千篝”,描绘了节日的景象。橘酒、莲灯和千堆篝火,营造出温馨、热烈的氛围。其中,“连”和“足”二字,形象地表达了节日的热闹和欢乐。 颈联“风前铁笛惊三弄,月底银筝试一搊”,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诗人吹起了铁笛,如同三弄般清脆动听;同时,他也在月下弹奏银筝,表现出他的才情和优雅。 尾联“听彻《落梅》兼《出塞》,居人自是不关愁”,写人们听完了《落梅》和《出塞》两首曲子后,就不再为生活忧愁了。这表达了诗人对人们欢乐心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展现了人们的美好生活和欢乐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元夕邀客赏灯兼听筝笛二乐》是明代文学家李开先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元宵节夜晚邀请客人一起赏灯并欣赏筝笛演奏的场景。分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节日背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自古以来就有赏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民俗活动。元宵节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2. 社会文化背景:明朝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诗词歌赋和音乐艺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筝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文化背景。 3. 诗人经历:李开先是一位文学家和戏曲家,对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元宵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邀请客人一起赏灯并欣赏筝笛演奏,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元夕邀客赏灯兼听筝笛二乐》的创作背景是元宵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明朝文化艺术的繁荣以及诗人李开先的个人经历和情感。
相关诗词
  • 1
    [金]
    书剑忆游梁。当时事、底事不堪伤。念兰楫嫩漪,向吴南浦,杏花微雨,窥宋东墙。凤城外,燕随青步障,丝惹紫游缰。曲水古今,禁烟前后,暮云楼阁,春早池塘。回首断人肠。年芳但如雾,镜发成霜。独有蚁尊陶写,蝶梦悠扬。听出塞琵琶,风沙淅沥,寄书鸿雁,烟月微茫。不似海门潮信,能到浔阳。生南北如歧路一首,乃无名氏词,类编草堂诗馀二误以为吴词。春草碧几番风雨西城陌一首,乃完颜?词,杨朝英阳春白雪一误以为吴词。
  • 2
    [唐]
    金貂再领三公府,玉帐连封万户侯。帘卷青山巫峡晓,
    烟开碧树渚宫秋。刘琨坐啸风清塞,谢脁题诗月满楼。
    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国翠蛾愁。
  • 3
    [宋]
    西江之水何悠悠,下与江南为一州。
    □□□□□□□,正以彭泽为襟喉。
    千川百谷所合庚,尽倾此泽如杯瓯。
    鸣声唶唶光油油,不知其下有底不。
    昔人有卷长绳投,击以南山之巨石,
    百尺不彻深潭湫。□□□□□□□,
    颇疑潜行通十洲。不然何此弹丸地,
    吸彼尾闾曾不休。城南十里山更稠,
    如立象马如驱牛。下饮长江势不竭,
    无始以来向东流。旋湾触抵劲且遒,
    虎眼倒射惊沙鸥。鼋鼍虽轻不能游,
    而况往复之行舟。下水从容势犹可,
    上水辛勤人更愁。祠神皆以北风求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