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灵师》

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
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


官吏不之制,纷纷听其然。
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


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中间不得意,失迹成延迁。
逸志不拘教,轩腾断牵挛。


围棋斗白黑,生死随机权。
六博在一掷,枭卢叱回旋。


战诗谁与敌,浩汗横戈鋋。
饮酒尽百盏,嘲谐思逾鲜。


有时醉花月,高唱清且绵。
四座咸寂默,杳如奏湘弦。


寻胜不惮险,黔江屡洄沿。
瞿塘五六月,惊电让归船。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佛法的赞美诗,通过对佛法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了佛法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六百年,这表明佛法在中国的影响力已经非常深远。同时,诗中也描述了佛法对普通百姓和高士的影响,他们因为佛法而远离赋役,专心修行,这表明佛法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很高。 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一些现象的感慨。诗中提到官吏对佛法的不重视,任由佛法在民间自由发展,这表明佛法在中国的地位并不高。同时,诗中也描述了佛法对一些人的影响,他们因为佛法而放弃了耕作和官职,这表明佛法对一些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诗的最后一部分,诗人通过描述一位名叫皇甫灵师的僧人,表达了对佛法高僧的敬仰之情。这位僧人不仅精通书史,还能创作优美的文章,而且他的逸志不受拘束,表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同时,这位僧人也精通棋艺、诗词、饮酒等技艺,表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中一些现象的感慨,同时也通过一位高僧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法精神的赞美。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诗词
  • 1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2
    [唐]
    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钟。
    精气激射声冲瀜,护持海底诸鱼龙。
    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
    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
    有灵飞动不敢悬,锁在危楼五百年。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
    大鸣小鸣须在君,不击不考终不闻。
    高僧访古稽山曲,终日当之言不足。
    手提文锋百炼成,恐刜此钟无一声。
  • 3
    [明]
    我昔长歌《天姥吟》,今来飞越江之深。
    烟波浩荡都在眼,苍苍白鹿纷可寻。
    游足未开意已窘,片云隐约前村尽。
    适来纵入丹山赤水之洞天,果尔三百八十芙蓉之峰相钩连。
    沸如巨浪排九渊,渴虬饥鳄崩奔前。
    惊魂褫魄悸不定,乃知世间安得无神仙。
    际天但有浅黛色,到顶犹穷羽人翼。
    谢公万夫凿不得,支遁欲度空叹息。
    黄熊近人白虎怒,杜鹃半染松花碧。
    青鞋屡穿几悔来,眼前可即仍徘徊。
    俄闻竹间响茶臼,寺门正对双眉开。
    草根敲冰持涤釜,纤阴近送灵湫雨。
    <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