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1],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作品赏析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相关诗词
  • 1
    [唐]
    撰日瞻景,诚陈乐张。
    礼容秩秩,羽舞煌煌。
    肃将涤濯,祗荐芬芳。
    永锡繁祉,思深享尝。
    干旄羽籥相亏蔽,一进一退殊行缀。
    昔献三雍盛礼容,今陈六佾崇仪制。
  • 2
    [明]
    荷巾蕙带日倘佯,犹忆先朝尚食忙。
    万石家风承内史,一门叔父有中郎。
    歌徵桃叶双鬟艳,酒布兰生百味香。
    重恐干旄烦守相,扶筇多在果园坊。
  • 3
    [唐]
    宛转龙歌节,参差燕羽高。
    风光摇禁柳,霁色暖宫桃。
    春露明仙掌,晨霞照御袍。
    雪凝陈组练,林植耸干旄。
    广乐初跄凤,神山欲抃鳌。
    鸣笳朱鹭起,叠鼓紫騂豪。
    象舞严金铠,丰歌耀宝刀。
    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分席罗玄冕,行觞举绿醪。
    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
    瑞景开阴翳,薰风散郁陶。
    天颜欢益醉,臣节劲尤高。
    楛矢方来贡,雕弓已载櫜。
    英威扬绝漠,神算尽临洮。
    赤县阳和布,苍生雨露膏。
    野平惟有麦,田辟久无蒿。
    禄秩荣三事,功勋乏一毫。
    寝谋惭汲黯,秉羽贵孙敖。
    焕若游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