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1]牝三千。
作品赏析
此诗分三章,每章共七句。首章写在楚丘营建宫室。古代科学技术还比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黄昏时分出现在正南天空,与北极星相对应,就可准确测定南北方位。至于东西,揆度日影也可确知。又十月后期方届农闲,严寒尚未至,古人于此时修宫筑室,自是相当科学。至于栽种树木,古代在宫殿庙宇建筑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类,也有一定规定。楚丘宫庙等处种植了“榛栗”,这两种树的果实可供祭祀;种植了“椅桐梓漆”,这四种树成材后都是制作琴瑟的好材料。古人大兴土木兼顾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这对今天也是一种发。“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国之初就考虑到将来能歌舞升平,琴瑟悠飏,可见深谋远虑与充满自信,非苟且偷安者比,由此让人品尝出诗中隐寓的褒美之意。首章写的是群体劳动,那样的科学规划,那样的紧张有序,那样的自豪自信,在颇为整饬而略带进行曲色彩的诗行中,读者仿佛触摸到了卫人重建家园时那种明朗而又热烈的欢快脉搏。可是,人们不可能自发盲目劳作,也不可能群龙无首,这一大规模工程究竟由谁擘画和领导的,由此造成小小悬念,自然折入二章的倒叙缘由,章法安排上具有跌宕之势。
二章追叙卫文公卜筑楚丘的全过程。全过程包括二个层次:尽人事,敬天命。前五句为尽人事,先是“望”,后是“观”。望是登高远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望楚”的重复,说明端详得极其细致,慎重而又慎重。此外。还考察了附近的堂邑和高高下下的大小山丘。这显示文公有丰富的堪舆风水知识。“观”是降观,下到田地察看蚕桑水土,是否宜耕宜渔。这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根本大计,作为贤君自然不会疏忽。这五句从“登”到“降”,从“望”到“观”,全景扫描,场面宏远,在广阔雄伟的背景上刻划了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文公形象。最后两句写占卜,经“天意”认可,人事才算定局,它有助于今天读者认识古代历史。
与二章大刀阔斧手笔迥不相侔,三章却于细微处见精神。三章写文公躬劝农桑。“好雨知时节”,有一天夜里春雨绵绵滋润大地,黎明时分天转晴朗,文公侵晨起身,披星戴月,吩咐车夫套车赶往桑田。这幅具体的细节描写图,要传达的信息也不言而喻:文公重视农业生产,亲自前往劝耕督种。由小见大,文公平时夙兴夜寐劳瘁国事的情景,都不难想见。
三章的最末三句是全篇的结穴,揭出题旨:他可不是平庸的一般的人,他的用心是多么的实在多么的深远啊!全诗叙事,都用赋的手法,从赋中让人品味出赞颂的韵味。“匪直也人,秉心塞渊。”二句虽然也是赋,却有更多的抒情色彩。由于文公“秉心塞渊”,崇尚实际,不繁文缛节做表面文章,才使卫国由弱变强。一、二、三章的所有叙写,无不围绕“秉心塞渊”而展开。
诗末句“騋牝三千”,好像与全诗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构成一种因果关系。上述卜地、筑宫、兴农种种是因,此句是果。兵强马壮,常体现一国的富强,在文公治理下,卫国确实日臻富强。《诗经原始》也高度评价文公治卫,称其“不数年而戎马寖强,蚕桑尤盛,为河北巨邦。其后孔子适卫犹有庶哉之叹,则再造之功不可泯也”。
相关诗词
  • 1
    [宋]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製,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蒲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轮同降将无穷耻。
    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 2
    [宋]
    野寺山家两寂然,小窗下有白头禅。
    微风不动炉烟直,永日方中树影圆。
    隐几读书长竟夕,闭门觅句可忘年。
    幸无驷马高车客,触忤幽人到眼边。
  • 3
    [宋]
    巴滇之马如游龙,宝鞭袅袅回如风。
    将军梦断忽心战,五骑飞出寻无踪。
    道旁客姥头欲白,惊见归韉如电击。
    当时天子重丁宁,典午安危争一刻。
    大宁王气方中天,南阳表兖森戈鋋。
    金函诏下传羽檄,狂奴喑死如寒蝉。
    老骥志欲千里伸,晋天不覆鬼蜮臣。
    草间怅望可人土,老却江潭钟柳人。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