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北觉隆上人》

水北多僧寺,生公院最幽。
地高平受月,林密静宜秋。
梵语中天应,钟声下界浮。
文园多病客,回首欲淹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寺庙的诗,诗名为“水北多僧寺”,首联直接点题。诗句“水北多僧寺,生公院最幽”通过对水北寺中“生公院”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北多僧寺”揭示了诗中描写的主体,即这座位于水北面的众多寺庙。一个“多”字,凸显了寺庙的普遍和重要,让人对寺庙的景象产生了无尽的想象。 “生公院最幽”则是诗人的独特发现,也是整首诗的亮点之一。“生公院”显然是寺庙中的一个特定院落,名字来源于东晋的僧人——文字家兼得道者费长房见九陇令宋、能授戒慧解文殊般若之法。至于“最幽”二字,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暗示了院落的静谧、神秘和清幽。 颔联“地高平受月,林密静宜秋”进一步描绘了生公院的景色。这里的地势高,可以接受月亮的照射,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而林子茂密,使得生公院在秋天的时候更显静谧,更宜人。这两句诗将生公院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色以及季节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梵语中天应,钟声下界浮”进一步烘托出寺庙的庄严气氛。梵语是印度的一种语言,被用来形容佛教僧侣的修行语言,这一句通过描绘钟声传达出一种神圣的感觉。这两句诗让读者感受到生公院的神秘、庄严和静谧。 最后,“文园多病客,回首欲淹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公院的留恋之情。文园是西汉马相如的别号,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因病留宿生公院,对这里的景色和氛围产生了深深的留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水北寺中生公院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神秘、庄严、静谧的寺庙景象。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寄北觉隆上人》是明朝诗人石珝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石珝本人是一个文人学士,他对于佛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许多僧侣都有交往,北觉隆上人就是他的一位僧侣朋友。另一方面,这首诗的创作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许多文人学士都选择了隐居避世的生活方式,而佛教的禅宗思想在当时也颇为流行,这也为石珝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背景。 综上所述,《寄北觉隆上人》的创作背景包括了石珝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对佛教文化的兴趣,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和禅宗思想的影响。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