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望海潮·从军舟中作》

地雄河岳,疆分韩晋,潼关高压秦头。
山倚断霞,江吞绝壁,野烟萦带沧洲。
虎旆拥貔貅。
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
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西风晓入貂裘,恨儒冠误我,却羡兜鍪。
六郡少年,三明老将,贺兰烽火新收。
天外岳莲楼。
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
剩著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写凯旋盛况。开篇三句,从大处落笔,写潼关地势之雄伟险要。第一句从形胜写,言其雄踞于黄河与华山之间;第二句就疆域写,言其正当韩晋之冲;第三句就险隘写,言其为关中的东大门。三句描画给人气势磅礴之感。第四、五、六句,分别从仰视俯视、远视三种角度,具体写江山之险峻,地域之辽阔。“山倚断霞”承“岳”字写,形容山之高峻、瑰丽。“江吞绝壁”承“河”字写,形容黄河水流之汹涌湍急。“野烟萦带沧州”写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烟气蒸腾的壮阔气势。以上六句写山河形胜,为凯旋之师的出现提供了阔大的背景。接下来三句,写凯旋之师的盛大军容。此三句皆由“看”字引出,纵目望去,在迎风飘舞的虎旗之下,是披坚执锐的威武土兵。战云早已被拦截在远岸,他们是如此威猛、严整。段末两句,转写潼关城。整个城池规模宏伟,戒备森严。五更时刻,天上明月如钩,画角的余音在清冷的空气中回响。写景凄清,展示军队的坚不可摧。
词的下片,抒发个人心绪。首三句,写自己懊悔未能早日从戎,从侧面衬托将士们的赫赫战功。换头“西风晓人貂裘”,紧承上片“五更残角月如钩”。此时,词人伫立船头,尽管拂晓的寒风不时吹进貂裘,但他仍是胸怀激荡。将士们胜利归来的威武与荣耀,令词人心生羡慕,以至懊悔自己被儒冠耽搁,没有早些投笔从戎,建立功名。第三、四、五句,写军队战绩之大。无论是“三关老将”还是“六郡少年”,在此次收复贺兰山的战斗中皆立了大功。接下来三句,写凯旋之景。此时天色微明,西岳华山高耸入云,词人远望着似在天外的岳莲楼,不由想象当拂晓时分,一抹朝云远横天边,没有人认出大金凯旋的战船。这两句以“想”字领起,词人在想象百姓欢迎将土凯旋的情景。最后两句,词人在想象中抒写盛宴庆祝的豪情。此番归去后,一定要黄金换酒,在羯鼓演奏的《凉州》曲中,一醉方休,一股冲天的豪迈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词虽然是从内地的潼关形势写起,但抒发的却是作者欲在边塞立功的情怀。词中的“六郡少年,三明老将,贺兰烽火新收”和“羯鼓醉凉州”等词句,就说明了这一点。闻鼙鼓而思杀敌,见险关则欲驰骋边塞,这正是军人渴望战斗、立功的英雄本色,也是欣赏这首词应当注意领会和记取的。此词气势磅礴,语言整饬,意境壮丽,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词。
创作背景
**《望海潮·从军舟中作》是金朝词人折元礼所作,描述了金国与西夏之间的一次战争**。具体创作背景是金国在大安年间(1209—1211)对西夏发动了两次战争,最终金国获胜。战船顺黄河而下,途经潼关时,作者创作了这首凯旋词,描绘出胜利的喜庆氛围和豪情壮志。
相关诗词
  • 1
    [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2
    [唐]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 3
    [宋]
    三过武昌台下,却逢三度重阳。
    菊花祗作旧时黄。
    白雪堆人头上。
    昨日将军亭馆,今朝陶令壶觞。
    醉来东望海茫茫。
    家近蓬莱方丈。
折元礼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