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

层崖翠接尉蓝天,百太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宵眼。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首句“层崖翠接尉蓝天”便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山崖高耸,绿色与蓝天相互连接,展现出一片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此句的“翠”和“蓝”色彩对比鲜明,为读者展现出山川的壮丽与辽阔。 接下来的“百太清风待皎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清风的期待,似乎在暗示诗人正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而“待”字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宁静。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古雪难以消融,春日的黄莺也懒得飞到寺庙的东边。这里用“懒”字描绘了春天的慵懒气氛,同时也表现出山中的宁静和清幽。 “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对寺庙的描绘。僧人们诵经的声音似乎可以穿越水面,这里的“何妨湿”用了一种幽默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传达出寺庙的神秘和宁静。僧人们的僧袍在花丛中穿行,更显得鲜艳夺目,这里的“觉”字表达出一种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表现出寺庙的生机勃勃。 最后,“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宵眼。”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山中之旅不同于人间的艰辛,但离别的情感却让诗人彻夜难眠。这里的“苦”和“废”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山中之旅的宁静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中的清幽和宁静,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离别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是清朝诗人孔尚任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孔尚任对佛教文化的兴趣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有关。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牧堂上人是一位佛教僧侣,孔尚任送他游五台,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友人游历的祝福。此外,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孔尚任对自然与人生的一些哲理性思考。
相关诗词
  • 1
    [明]
    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
    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
    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
    替佛说法近市廛,骅骝杂拥粉钿。
    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
    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
  • 2
    [清]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
    秋山丛樾凡几重,林凹萧寺隐其中。
    流泉如飞虹,是何结撰杰且雄。
    故应心醉米南宫,约略境界记所逢,文殊五台叶斗峰。
  • 3
    [清]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