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横塘双桨”起句,写吴三桂女儿被豪家劫走后乘船北上的情景。作者以横塘为点,勾勒吴女去路,顺流而下,船行如飞。前两句“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明写舟行迅疾,暗指吴女被掠被劫,思之令人发指。“何处豪家”四字愤然于纸,仿佛近在咫尺,呼之欲出,又戛然而止,荡漾回肠,不直接写被掳北上,而落笔余波四动,是为佳句。 “此际岂知非薄命”,对上二句进行了反思。该句与薄命佳人、霸王气概交织在一起,将沉痛之情化成长叹,把自身不得志、有志不能图强的愤懑一并挥洒出来,造成凄凉动人的韵调。紧接着两句“此时唯有泪沾衣”,顿足捶胸,哭吊佳人薄命,伤感之至。“一哭再哭君王逝”,照应四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句,抒发了作者对君王身死国亡的浩叹。“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揭示了权臣误国、忠良惨遭杀害的黑暗现实,鞭挞了权奸误国的黑暗社会。“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指吴女被劫归后强留宫中,学新声、教歌舞,暗示其不幸的遭遇将使她坠入世俗淫靡之风。结笔四句,“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一曲”,含有无尽幽怨之意。对此徐君喻云:“是一‘再’字借弦而倾情矣。君门一去难再得,日暮空江洒泪飞。余亦随之凄恻。”思接既往之事,可见伤痛至深。“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以美男子而轻薄无行,犹记不忘旧日恩情而屡屡回顾,这是对叛国殃民者的讽刺。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色是在写景、叙事中不断展现诗人的感情活动。如前四句以横塘双桨点舟行所见水色天光;接着写“何处豪家”的“何处”二字传出诗中人已去远之速;再接下去写回首帝京的哀感伤情;后四句以乐景写哀情愈见其哀;最后再以哀景映衬伤情更增其痛。景物、情感、艺术的时空转换交织融会在一起,给人以悲怆苍凉之感。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浑成而不假雕饰,风格沉郁顿挫而不浮艳纤弱。 这首诗是作者为吊古伤今而作。伤乱怀人,悲歌慷慨。作者对吴三桂叛国殃民极为愤慨,对红颜薄命深表同情。此诗对吴三桂降清和清廷骄奢淫逸作了强烈的鞭挞和批判。 全诗感情真挚而深切,语言自然而又韵致清幽。诗人善于将深沉悲痛的感情蕴含在字面上,不直接显露对吴三桂叛国的愤怒和对亡国的悲哀悼痛。诗人将自身不得志、有志不能图强的愤懑一并挥洒出来,造成凄凉动人的韵调。这种悲歌慷慨的韵调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总之,《圆圆曲》是纳兰性德借咏史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对封建统治阶级命运的悲观情绪的作品。此诗将咏史与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浑成而不假雕饰,韵调凄凉而悲怆苍凉。同时借以历史故事来抨击现实中的权奸误国和红颜薄命现象。 这首诗读来令人感到低回宛转、余韵无穷。它充分体现了纳兰性德的抒情词和叙事诗的高超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其创作背景与明朝末年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公元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吴三桂因陈圆圆被李自成部所俘,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吴伟业作为明朝的榜眼,曾任翰林院编修,对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感到愤慨,于是创作了这首讽刺吴三桂的《圆圆曲》。
相关诗词
  • 1
    [宋]
    自夏及秋,频频出入。
    送旧迎新,奔驰不歇。
    十字街头忽吃攧。
    起来拾得胡饼只。
    今日不辞举似诸人,团团圆圆,皎皎洁洁,十成脱似中秋月。
  • 2
    [宋]
    寒箸苍山之骨,雪压老松之颠。
    形气清而有像,心迹泯而亡缘。
    诸尘不受,一印周旋。
    大大小小兮方方圆圆。
    神观湛湛,和气津津。
    玉涧流月,琼林发春。
    恰恰相融也何此何彼,堂堂不在也夺境夺人。
  • 3
    [元]
    是是非非远远。
    尘尘冗冗捐捐。
    人人肯肯解冤冤。
    步步湾湾浅浅。
    善善常常恋恋。
    玄玄永永绵绵。
    明明了了这圆圆。
    杳杳冥冥显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