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 首句“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描绘了山林中的溪流和苔藓小径,溪流潺潺,苔藓小径渐行渐窄,人迹稀少。这为后面的诗篇奠定了宁静、幽深的基调。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诗人描绘了日暮时分,山林中的僧人独自归家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诗人回忆起曾经在庐峰的生活,表达了对远离世俗纷争的向往。这里也引用了东晋高僧慧远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诗人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感悟,认为道性深邃而寂寞,而世情却充满了是非。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失望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最后,“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诗人表示要寻找名山大川,过上山林生活,不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坚定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蕴含着一种宁静、寂寞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对道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世情的无奈。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