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颂古二十八首》

他心三藏太颟顸,猢孙观了看划船。
对面国师寻不见,只为从来被眼谩。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以诗的形式对“他心三藏”的戏谑之语,它表现了作者对佛家教义的独特理解。 “他心三藏太颟顸”,是说佛家宣扬的“他心通”之类的法术太荒谬、太浅薄。佛教认为,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就能“他心通”,能知道别人的心里想什么。这当然是荒谬的,因为人的思想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无法知道的。 “猢孙观了看划船”,这是对“他心三藏”的讽刺。划船需要人亲自上阵,而佛家所说的“他心三藏”是一种神秘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竟然被“猢孙观了”或被“国师寻不见”。这种宣传是不可信的,作者通过这首诗讽刺了那些过于夸大主观精神作用,轻视物质性的肉体作用,企图完全否定物质世界的所谓超凡入圣的僧侣,用笔锋犀利,发人深省。 最后一句,“只为从来被眼谩”,以嘲笑的口吻收结全诗。“眼谩”,是指人们通常都受眼见的蒙蔽。如人沉溺于爱河中,看见美女,除了认为美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并由此作出许多愚蠢的事情来。这里说,都是由于眼见的迷惑,使人对“他心三藏”这类荒谬的东西深信不疑。 全诗表达幽默风趣,形式上接近偈语,是作者对佛家“他心通”之类的迷信宣传的一种独特批评方式。在指出这种宣传荒谬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待宗教的态度——批判其唯心主义的神学实质,但同时也不迷信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消极一面。这显示了作者对待传统思想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总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独特理解,语言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创作背景
《颂古二十八首》是宋代诗僧释道川所作的一组诗歌,以颂扬佛法、禅理为主要内容。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佛教文化、禅宗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 一、佛教文化的兴盛 宋代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禅宗思想逐渐成为佛教主流。禅宗强调心性本净、见性成佛,通过坐禅、参悟等方式来明心见性,达到解脱的目的。释道川作为一位禅宗僧人,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佛法、禅理的理解和颂扬。 二、师承关系的影响 释道川的师父是大慧宗杲,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大慧宗杲倡导“看话禅”,强调通过参究公案来领悟禅理。释道川深受师父的影响,他的《颂古二十八首》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对禅宗公案的解读和颂扬。 三、个人修行的体悟 释道川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法、禅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修行心得,分享给其他人。这些诗歌既是他个人修行的见证,也是对佛法、禅理的宣扬。 综上所述,《颂古二十八首》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佛教文化、禅宗思想的盛行以及释道川个人的修行体悟密切相关。这组诗歌不仅体现了释道川对佛法、禅理的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热衷和推崇。
相关诗词
  • 1
    [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
  • 2
    [唐]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
    其中第 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
  • 3
    [唐]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