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春夕与西林老月下坐二首》

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谈实相妙难思。
久参贝叶云何梵,一见桃花更不疑。
一物言无也大奇,如何半夜却传衣。
於知见处生知见,在是非中起是非。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深谈实相妙难思”,表达了作者对佛法智慧的深深领悟和敬仰。 首联“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谈实相妙难思。”诗人以燕子呢喃起兴,暗示自己与君子的深谈,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向往和追求。燕子呢喃,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象征着人与佛法的亲近。而“深谈实相妙难思”,则表达了佛法智慧的深奥和难以言表的特点。 颔联“久参贝叶云何梵,一见桃花更不疑。”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对佛法的学习和领悟过程,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久参贝叶”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学习过程之长,“云何梵”则暗示了佛法的高深莫测。而“一见桃花更不疑”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桃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和无常,也象征着佛法的普世价值和智慧。 颈联“一物言无也大奇,如何半夜却传衣。”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佛法无我、无物的观点的理解和认同。“一物言无也大奇”表达了佛法对物质世界的否定,是一种非常奇特和不可思议的观点。“如何半夜却传衣”则表达了佛法对时间的超越,是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间的智慧。 尾联“於知见处生知见,在是非中起是非。”诗人总结了自己的领悟和体验,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深深感激和对真理的追求。“於知见处生知见”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在是非中起是非”则表达了佛法对是非的超越和对真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领悟,展示了佛法的普世价值和智慧。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诗词
  • 1
    [元]
    扣舷惊笑,想当年行乐,绿朝红暮。
    麴院题诗,人去远、别换一番歌舞。
    鸥占凉波,莺巢小树,船阁鸳鸯浦。
    画桥疏柳,风流不似张绪。
    闲问苏小楼前,夕阳花外,归燕曾来否。
    古井香泉秋菊冷,坡后神仙何许。
    醉眼观天,狂歌喝月,夜唤西林渡。
    穿云笛响,背人老鹤飞去。
  • 2
    [唐]
    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歧。
    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
    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
    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
    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
  • 3
    [明]
    西林收雨鹁鸠灵,卷被开窗对晓晴。
    风日醉花花醉鸟,竹门啼过两三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