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作品赏析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適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是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象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倪其心)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高适的《营州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东北边塞营州有关。营州地处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主要以牧猎为生,习俗崇尚武艺,风俗犷放。高适在天宝年间曾出塞至燕赵一带从军,他根据边塞所见所感,创作了这首《营州歌》。
相关诗词
  • 1
    [唐]
    君向古营州,边风战地愁。
    草青缦别路,柳亚拂孤楼。
    人意伤难醉,莺啼咽不流。
    芳菲只合乐,离思返如秋。
  • 2
    [唐]
    关山落叶秋,掩泪望营州。
    辽海云沙暮,幽燕旌旆愁。
    战馀能送阵,身老未封侯。
    去国三千里,归心红粉楼。
  • 3
    [唐]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