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八月初一,好个消息。
积雨报初晴,新凉生八极。
禾稻满田畴,催人早收拾。
一颗颗,一粒粒,宜爱惜,莫教遍地成狼籍。
直待去年今年,官租私租,一时还毕。
不妨一饱忘百饥,鼓腹讴歌度残日。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八月初一》表达了作者对农事季节的关注,以及希望农民能够珍惜粮食、早日完成租税的感慨。下面我将从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四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主题:农事与节令的颂歌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农事季节展开,从积雨报初晴、新凉生八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农事节令的赞赏与赞颂。同时,作者也借此呼吁农民珍惜粮食,不要浪费,体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 结构:严谨有序,层层递进 诗的结构严谨有序,从开头对好个消息的赞美,到对禾稻满田畴的描绘,再到催人早收拾的催促,最后达到可以一饱忘百饥的期望,层层递进,结构紧凑。 3. 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例如,“一颗颗,一粒粒”这一排比句式,形象地描绘了粮食的珍贵,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又如“宜爱惜”这一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珍惜粮食的期望。 4. 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作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中的用词也十分准确,如“报初晴”、“新凉生”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天气和环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农事季节的颂歌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农民的同情与关怀。这种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现实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五十首》是宋代诗僧释心月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有关。释心月作为一位佛教僧侣,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佛法教义的理解和体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在佛教文化背景下,《偈颂一百五十首》中的诗歌主要是用来弘扬佛法、传播佛教教义、表达修行体验等。这些诗歌采用了佛教经典中的典故、名词和意象,同时也融入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在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中,诗歌常常是用来表达情感、描绘自然、反映社会等。释心月的《偈颂一百五十首》也受到了这一传统的影响,其中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佛教教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色等。 综上所述,释心月的《偈颂一百五十首》是在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双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