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民国卅五年秋重登牯岭有感》

小别匡君十二年,天涯倦鸟偶飞还。
峰峦识我迎微笑,泉石依人作旧妍。
故老倩谁寻往躅,新材待访续前编。
从来无限沧桑事,都付山僧一枕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自然的诗歌,主要通过诗人回到久别的故乡,与山峰、泉石等自然元素相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怀旧之情。 首先,“小别匡君十二年”,以诗人与故乡的“小别”十二年,描绘出诗人的离乡背井,远走他方的历程。接着,“天涯倦鸟偶飞还”,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回到故乡的欣喜之情,仿佛疲惫的鸟归巢一般。这里使用了“倦鸟”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疲惫,也传达出他对于回到故乡的期待和激动。 “峰峦识我迎微笑,泉石依人作旧妍。”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故乡的亲近感。峰峦仿佛认识诗人一般,微笑着迎接他归来;泉石则仿佛依恋着诗人,依旧展现出它们美丽的样子。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峰峦、泉石人格化,使它们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故老倩谁寻往躅,新材待访续前编。”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故乡新发展的期待。诗人寻找过去的足迹,却发现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他期待着能有人去探访新的材料,继续故乡的发展。这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从来无限沧桑事,都付山僧一枕眠。”这两句诗以一个深沉的感叹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变化的感慨和对永恒自然的思考。尽管世间充满了沧桑变化,但山中的僧侣却依旧安然入睡,这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不变。这种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故乡新发展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永恒自然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创作背景
《民国卅五年秋重登牯岭有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吴宗慈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天再次登上江西庐山的牯岭有关。这次重游故地,可能引发了他对往事、历史、现实或个人境遇的感慨,从而产生了创作此诗的灵感。 此外,了解吴宗慈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吴宗慈是一位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荡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吴宗慈重登牯岭的经历密不可分,同时也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个人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又溯长江控五老,依然多难作登临。
    沉舟东海当年恨,击楫中流此际心。
    绿树沿江成都勃,浮云遮日幻晴阴。
    风流且待明朝起,不耐长叹万马。
  • 2
    [近代]
    人世炎威苦未休,此间萧爽已如秋。
    时贤几辈同忧乐,小住随缘任去留。
    白日寒生阴壑雨,青林云断隔山楼。
    勒移那计嘲尘俗,且作偷闲十日游。
  • 3
    [未知]
    苏黄朱陆不到处,涌现楼台忽此山。
    无数峰尖去海里,岂知培楼在人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