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僧》

浮世浮华一断空,偶抛烦恼到莲宫。
高僧解语牙无水,老鹤能飞骨有风。
野色吟馀生竹外,山阴坐久入池中。
禅师莫问求名苦,滋味过于食蓼虫。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禅意为主,通过对浮世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首句“浮世浮华一断空”,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浮华世界的淡漠和超脱。这句诗中的“浮世”一词,既指繁华喧嚣的社会,也指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一断空”则表达了对繁华过后的空虚和寂静的感受,暗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偶抛烦恼到莲宫”,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放下烦恼,进入禅定的场景。这里的“莲宫”是佛教中的净土,代表着宁静和平的世界。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摆脱世俗烦恼的渴望。 接下来的诗句,如“高僧解语牙无水,老鹤能飞骨有风”、“野色吟馀生竹外,山阴坐久入池中”,都是对禅定过程中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些诗句中的自然景色和动物形象,都象征着生命的自然和自由,与世俗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禅师莫问求名苦,滋味过于食蓼虫”,是作者对禅师的劝诫,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总结。作者认为,追求名利并不是生活的真谛,真正的滋味在于淡泊宁静,超脱世俗的束缚。这与前文的禅意和主题相呼应,再次强调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浮世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禅意和自然景色,都象征着生命的自由和自然,与世俗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是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
创作背景
**《赠僧》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文化繁荣和日本遣唐使的频繁来访有关**。唐朝是一个国势强盛的时代,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艺,派遣了许多遣唐使来到中国。这些遣唐使中,还有不少僧人来求取佛法。卢延让的《赠僧》一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赠送给即将回国的日本僧人而创作的,体现了当时中日文化的密切交流与互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 2
    [唐]
    从来多是游山水,省泊禅舟月下涛。
    初过石桥年尚少,久辞天柱腊应高。
    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
    常恐画工援笔写,身长七尺有眉毫。
  • 3
    [唐]
    乱山秋木穴,里有灵蛇藏。
    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
    出尘头未白,入定衲凝霜。
    莫话五湖事,令人心欲狂。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