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参加国际朱熹学术讲座会有感》

白鹿薪传一代宗,流行直到海之东。
何期千载檀香月,也照匡庐洞里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白鹿衔珠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题材,寄寓了作者对匡庐山这一名胜的深情赞誉。从“白鹿衔珠”这一典故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宗室传世之宝的珍视,也看到了宗室子弟的德业馨传。从“流行直到海之东”一句中,我们看到了宗室勋业之盛,影响之广。从“何期千载檀香月,也照匡庐洞里风”一句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匡庐山的景色的赞美。 首句中的“白鹿衔珠”,典出《搜神记》。传说中山中有鹿,产一明珠,有神人告魏武,欲取之而惧鹿祸,乃遣捕鹿者杀之。魏武叹曰:“疑事无功,今果不谬。”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宗室子弟德业之盛,如白鹿衔珠,流传千年,直至东海之东。 次句中的“流行直到海之东”,则表达了宗室勋业之盛,影响之广。此句与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宗室子弟德业之高,影响之大。 三、四句中的“何期千载檀香月,也照匡庐洞里风”,是诗人对匡庐山的景色进行赞美。诗人说,千载檀香月,即使在匡庐山洞中也能照耀。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匡庐山景色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宗室子弟德业馨传的赞美。因为檀香月象征着永恒的光明,而匡庐山洞中也能被照耀,则表明宗室子弟的德业馨传能够流传千年,如同明月照耀世间一般。 总之,这首诗通过象征性的表达和富有韵律的语言,充分展示了宗室子弟的德业馨传和匡庐山的美景,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对宗室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冯友兰的《参加国际朱熹学术讲座会有感》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国际朱熹学术讲座会是一个旨在研究和探讨宋代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学术会议。在当时的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影响,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批判和打压。因此,这个会议对于许多中国学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去重新审视和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家朱熹。 冯友兰作为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在会议上发表了演讲,表达了自己对于朱熹思想的理解和看法。后来,他根据自己的演讲内容创作了《参加国际朱熹学术讲座会有感》一文,对于朱熹思想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因此,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是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重新审视和研究,以及冯友兰个人对于朱熹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相关诗词
  • 1
    [宋]
    袁梅岩,名不详。
    朱熹曾荐释志南至袁处。
    事见《诗人玉屑》卷二○。
  • 2
    [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3
    [当代]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