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 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 |
| 这首诗的标题是《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作者在深山中遭受流放,身边只有两三僧侣相伴。诗中表达了作者孤独、无奈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 首句“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直接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到深山中的孤独处境,没有朋友相伴,只有僧侣为伴。这种孤独和无奈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深感同情。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作者在深山中与两三僧侣一同游览了无边的大海,仿佛将整个世界都展现在眼前。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大海比作“扶出的须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作者在深山中修行,虽然未能完全脱离世俗的牵绊,但已经逐渐领悟到修行的真谛,内心也逐渐变得虚静澄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流放深山的无奈和自嘲。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像韩公一样奔走于官场,但他也并没有放弃修行的决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执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深山中的孤独处境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无奈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读来令人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