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

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
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作者在深山中遭受流放,身边只有两三僧侣相伴。诗中表达了作者孤独、无奈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 首句“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直接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到深山中的孤独处境,没有朋友相伴,只有僧侣为伴。这种孤独和无奈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深感同情。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作者在深山中与两三僧侣一同游览了无边的大海,仿佛将整个世界都展现在眼前。这里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大海比作“扶出的须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作者在深山中修行,虽然未能完全脱离世俗的牵绊,但已经逐渐领悟到修行的真谛,内心也逐渐变得虚静澄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流放深山的无奈和自嘲。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像韩公一样奔走于官场,但他也并没有放弃修行的决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执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深山中的孤独处境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无奈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诗词
  • 1
    [宋]
    仙子高栖海上山,一尘不到石台间。
    鹤随仙客收棋去,龙伴山僧采药还。
    风送白云归洞口,钟随明月到人间。
    不须再问神仙事,花落花开暑又寒。
  • 2
    [宋]
    璇台插中天,乾坤发端倪。
    荆榛夹险道,自古谁攀跻。
    嘉予二三友,乘兴同杖藜。
    行行陟其巅,一榼手自携。
    上摩白兔宫,下蹑青云梯。
    傲睨群动间,太仓米一稊。
    俯瞰万家邑,户牖开蜜脾。
    群峦尽东骛,驶若万骥驰。
    马奏忽破碎,象岛尤瑰琦。
    杜鹃状雄尊,白鲤波连漪。
    视城横朱鸟,秀连秋水湄。
    崯崯摘星岭,上可扪南箕。
    羽人炼丹丘,迄今有遗基。
    维西控桐柏,岩壑争献奇。
    雁荡直括苍,势自金庭。
    奔雷三十六,赶起龙凤姿。

  • 3
    [宋]
    忆昔经行处,如今两见秋。
    山川旧相识,泉石记曾游。
    槐国未为守,醉乡先拜侯。
    拥炉听僧话,忘却客中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