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经杜甫旧宅》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棚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时。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浣花溪边凭吊杜甫的遗迹,感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浣溪沙》。 首句“浣花溪里花多处”,交代凭吊地点,点明浣花溪的方位和名产,暗指这里曾是诗仙杜甫流寓人间的“乐土”。 “为忆先生在蜀时”一句,领起下边的凭吊过程。这句既表明凭吊的具体过程,又写出对诗圣的崇敬。接下来作者把思绪放得很开,写出了“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的诗句。这两句化用杜甫诗句“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意思,赞扬了杜甫不朽的诗名。上句说“旧宅”,下句说“新诗”,表明凭吊者是由浣花溪畔的杜甫故居引出的对杜甫诗歌的怀念。 “沙棚水槛鸥飞尽”和“树压村桥马过时”两句写凭吊时的情景:作者来到浣花溪边上的草堂,凭轩眺望,只见江边沙滩上,水榭里,鸥鸟飞翔,争食江面;村里小桥边,垂柳成行,流水潺潺,一派安详的景象。但是,这里的沙棚水槛和杜甫当初“一旦临邛不成”相比,“虽遇吉会亦耻百金之裘”(《述怀》)豪华有余而凝重不足了。尽管眼前一片宁静安详,然而想到时局,心中不免生出疑虑;江上之月以今夕为然。于是诗人把世事之变也融入对浣花溪畔景物、人事变迁的感喟之中。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结尾两句是写对未来前景的预测。以山月依旧反衬人事的不变。变化和沧桑。“人事变”,是由下文对内战烽火连年不息的叙写而来的,具有极强的包蕴性。“与谁期”,直承“人事变”一句而来。国家多灾多难、天子尚不能省时日、恤民隐、诗人又何必对之歌颂呢?因此结尾两句是写自己对国家、对人生的极度忧虑和苦闷的心情。 这首词语言质朴而凝练,色彩清新而意境高远。作者用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浣花溪的美丽景色:花开遍地、鸥鸟争食、树荫浓密、村桥依旧、山月宁静安详而又含蕴着无限沧桑变化,从而借景寄情将词人面对如此美景而不能不产生的异乡作客、昔非今比之愁、流落漂泊无归之叹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在结构上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整首词由远及近、由大及小,从故居到宅园、从江月到山月,从人事到世事,从眼前的景物到作者的心境。结构紧凑而又层次分明。词中借景寄情将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感融为一体而又具有鲜明的特色而成为苏轼《浣溪沙》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经杜甫旧宅》的创作背景是唐宣宗大中八年,诗人雍陶途经成都杜甫故居,凭吊之后作了这首诗。此时距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已过了几十年,草堂大概已面目全非,因此诗人借诗表达了对杜甫的深切缅怀之情。
相关诗词
  • 1
    [宋]
    怪我辞官免入商,才疏深畏忝周行。
    学从社稷非源本,近读诗书识短长。
    东舍久居如旧宅,春蔬新种似吾乡。
    闭门已学龟头缩,避谤仍兼雉尾藏。
  • 2
    [唐]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 3
    [唐]
    古巷戟门谁旧宅,早曾闻说属官家。
    更无新燕来巢屋,唯有闲人去看花。
    空厩欲摧尘满枥,小池初涸草侵沙。
    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