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旱焚如复入秋,圣皇避殿减琼羞。 数峰北峙云垂合,一阵西风雨又休。 逐日望霓穿却眼,何时倒海作奔流。 诸贤袖有为霖手,不泻天瓢洗主忧。 |
| 山窈窕,路羊肠。 紫泥下诏,御墨犹香。 报道我侬煨竽忙。 |
| 肖翘虽振羽,戚促尽疑冰。 风助流还急,烟遮点渐凝。 不须轻列宿,才可拟孤灯。 莫倚隋家事,曾烦下诏征。 |
| 温说昭君第一人,毡车万里托羌浑。 君王下诏求倾国,不为琵琶略断魂。 |
| 公馀纵目望江山,万化穷来冈象间。 闻说圣君将下诏,未容清澹与僧闲。 |
| 今年下诏复河湟,峡路王师出省章。 已报龙支新拓境,更开属国处降羌。 |
| 虚号贤良岂疗饥,短衣结袖竟何为。 空携痛哭能言策,不遇勤求下诏时。 老去说诗犹有味,寒业索酒莫教迟。 家贫身死知无计,自有傍人为立碑。 |
| 宽恤从来只陆沉,丁宁今始慰人心。 圣情更欲民孚信,亲御云章下诏音。 |
| 神鼎犹烘药,夷槃已实冰。 留恩均器服,下诏约山陵。 影殿虚绨几,皇堂掩漆灯。 萧萧柏城下,空有暮云凝。 |
|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
| 当年持节使,宽厚出诚心。 郡国承风远,朝廷注意深。 十行初下诏,四海望为霖。 几夜台星转,光侵九棘林。 |
| 高宗下诏传神器,嗣皇御殿犹挥涕。 当时获缀鵷鹭行,百寮拜舞皆歔欷。 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 鸣呼! 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 |
| 官租颇繁重,在昔盖有因。 而此服田者,本皆贫下民。 耕作既劳勤,输纳亦苦辛。 遂令衣食微,曷以赡其身。 殷念恻予怀,故迹安得循。 下诏减十三,行之四方均。 先王亲万姓,有若父子亲。 兹惟重邦本,岂曰矜斯人。 |
| 华林书院集群英,讲育兴来里巷荣。 宾友尽为文苑客,子孙多是帝门生。 九重下诏亲旌义,四相留诗自著名。 致使举家在霄汉,更将忠孝答皇朝。 |
| 卓荦修词有古风,计偕西上剧飘蓬。 梁园失意三春月,闽岭思归一亩宫。 且喜还家仪舌在,莫嗟为客赵囊空。 九天下诏崇儒术,好绝韦编待至公。 |
| 哀孤鸿,孤鸿杳何所。 坚冰合洞庭,积雪满南楚。 吊影破寒空,凄凉宿烟雨。 上林衰草暗池塘,衡岳居人杂豺虎。 县官下诏收箭工,缯缴高张求劲羽。 稻粱粒粒心输军,饮啄号呼困秋浦。 至今燕代满胡儿,每欲归飞畏弓弩。 畏弓弩,谁能为我驱胡虏。 胡虏驱除汉道昌,一身虽困忘辛苦。 |
| 负俗宁能累哲人,昔贤由此致功名。 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三献荆山时未识,一鸣齐鸟众方惊。 传闻下诏搜遗逸,劝讲方思用老成。 |
| 欲平靺鞨与坚昆,下诏旁求辟四门。 吾子莫孤明主意,建隆开国圣云孙。 |
| 田家望西成,弥月雨霖霔。 流潦迷川泽,秔稻尽漂淤。 牛犬奔崇丘,鸡亦栖高树。 室庐毕沈没,野老无归处。 大家还急租,官中未蠲赋。 妻子多转徙,天高不可籲。 但愿吾皇知,圣恩加咻噢。 下诏发仓廪,赈卹散红腐。 不唯赤子孙知,亦使根本固。 八表皆归仁,万岁永终誉。 |
| 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 术成欲试酒半酣,直蹑丹梯削青壁。 青壁一削平无踪,浩歌却过连花峰。 世人仰视那得测,但怪雪刃飞秋空。 老胡畏诛奉约束,假息渔阳连上谷。 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常碌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