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旧名刹,每到竟忘还。 泉泻岩千折,云分屋半间。 松枯知寺古,田少觉僧闲。 师去因怀古,诗成未解颜。 |
犹道中峰浅,重新入翠微。 读书呼鹤听,洗砚待猨归。 近瀑青松湿,朝阳紫术肥。 逢仙归又晚,行得健如飞。 |
雪拥尚秦岭,天尽为潮阳。 吾马不能前,吾骨冻不殭。 崒屼雪中峰,万仞摩苍苍。 非马度蓝关,骑北白云乡。 |
忽随南棹去衡阳,谁住江边树下房。 尘梦是非都觉了,野云心地更何妨。 渐临瀑布听猿思,却背岣嵝有雁行。 想到中峰上层寺,石窗秋霁见潇湘。 |
镇东小峰独无侣,中峰徐来顾其弟。 大峰偃蹇背面去,似嫌俗客不与语。 无奈我行节节高,山欲藏身恐无所。 |
内若不动,外必不乱,个是丛林知有汉。 而今识得不为冤,自家兵马何须战。 心因不生境缘断,体若虚空勿崖岸。 霜天皎月上中峰,一段光明洗痴暗。 |
石路泉流两寺分,寻常钟磬隔山闻。 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峦与白云。 |
滩闹不妨语,跨溪仍置亭。 置亭嵽嵲头,开窗纳遥青。 遥青新画出,三十六扇屏。 褭褭立平地,棱棱浮高冥。 一日数开扉,仙闪目不停。 徒夸远方岫,曷若中峰灵。 拔意千馀丈,浩言永堪铭。 浩言无愧同,愧同忍丑醒。 致之未有力,力在君子听。 |
偶来中峰宿,闲坐见真境。 寂寂孤月心,亭亭圆泉影。 满山,花落始知静。 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 |
当时临际辞黄蘗,或指河南或河北。 英禅此日下中峰,机案曾焚笑仍则。 九包一角惭称瑞,导月观星亦非意。 争似韶阳振古风,半途未肯还希冀。 归去来,归去来,飞泉浩浩声如雷。 |
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桂枝。 |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 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
西山第三顶,茅宇依双松。 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莹魄澄玉虚,以求鸾鹤踪。 逶迤非天人,执节乘赤龙。 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孤辉上烟雾,余影明心胸。 愿与黄麒麟,欲飞而莫从。 因寂清万象,轻云自中峰。 山暝学栖鸟,月来随暗蛬。 寻空静余响,袅袅云溪钟。 |
两客呼船一急行,树林半落半犹青。 诸峰最是中峰好我,欲峰头筑小亭。 |
太白山前终日见,十旬假满拟秋寻。 中峰绝顶非无路,北阙除书阻入林。 朝谒此时闲野屐,宿斋何处止鸣砧。 省中石镫陪随步,唯赏烟霞不厌深。 |
寺入千岩石路长,孤吟一宿远公房。 卧听半夜杉坛雨,转觉中峰枕簟凉。 花界已无悲喜念,尘襟自足是非妨。 他年纵使重来此,息得心猿鬓已霜。 |
人幽想灵山,意惬怜远水。 习静务为适,所居还复尔。 汲流涨华池,开酌宴君子。 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入门见中峰,携手如万里。 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 高馆何沉沉,飒然凉风起。 |
西岳镇皇京,中峰入太清。 玉銮重岭应,缇骑薄云迎。 霁日悬高掌,寒空类削成。 轩游会神处,汉幸望仙情。 旧庙青林古,新碑绿字生。 群臣原封岱,还驾勒鸿名。 |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
太华中峰五千仞,下有大道人往还。 当时马上一回首,十载梦魂犹过关。 生平爱山山未足,由此看尽天下山。 求如华山是难得,使人消得一生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