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觉纤絺便,未容团扇闲。 儿童昧灾变,赤体更观颜。 |
| 西风吹淡白,窗户含凄清。 炎凉一朝变,徂暑逝不停。 山堂晓潇洒,病叟巾褐轻。 平时干云树,芳叶亦复零。 |
| 苦热逢三秋,西风飒然起。 金气入草木,伤夷从此始。 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 老翁复何事,新凉欣酒美。 |
| 烈日炎风鼓大炉,藤床瓦枕开门居。 屏书居士持斋日,挂壁禅僧问法图。 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 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余。 |
| 伏暑新除风露清,五更山舍一鸡鸣。 幽人枕上朦胧睡,卧看东冈次第明。 |
| 九里松阴路,青泉映白沙。 谁知三伏暑,小草有幽花。 |
| 林间一叶秋,屏去三伏暑。 凄然风露繁,絺綌莫能御。 炎凉相推移,胡为遽如许。 孰知秋已半,今夕四十五。 |
| 蜗庐四壁仅容身,赫赫炎曦不贷人。 正喜风清三伏暑,已看雨压九衢尘。 寒泉不减中(左氵右霝)味,贡茗初尝正焙新。 安得凌空双健羽,径随猿鹤上嶙峋? |
| 伏暑未收,金风渐作。 弹指声中,门开楼阁。 |
| 崇冈峻岭欲凌霄,鸟道行边去路遥。 客里恰逢三伏暑,程头方到九秋桥。 不堪流水鸣呜咽,赖有诗篇慰寂寥。 但得此身强健在,任渠皤鬓自萧萧。 |
| 绿树炎氛满,朱楼夏景长。 池含冻雨气,山映火云光。 果院新樱熟,花庭曙槿芳。 欲逃三伏暑,还泛十旬觞。 |
| 三伏暑可畏,贫富方共之。 雨忽兼飘风,凉与清气随。 一饷涤炎暍,万里失蒸炊。 大哉天地德,好生常所施。 |
| 儤直稍宽庚伏暑,传宣来自玉皇家。 冰盘满掬三危露,金榼频{奭斗}九醖霞。 衙鼓骤惊行抱牍,索铃犹误吏催麻。 叵堪厨酿甜如密,漫倚桥栏看水花。 |
| 广文官舍先无尘,谁着岚光几上陈。 个里尽消三伏暑,胸中长作四时春。 不因泉石耽成癖,那褒箪瓢味更真。 顾我年来羁吏鞅,清闲羞见读书人。 |
|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
| 伏暑不可耐,所思惟执冰。 常时月桂红,乃作素色凝。 维南实炎方,草木气所凭。 索馨与茉莉,玉色俱相仍。 得非因月感,光射尚能乘。 |
| 老来岁月去如流,佳节前期约共游。 玉露尽驱三伏暑,银蟾堪作中秋。 交朋得暇频相过,身世须忘百不忧。 尚有读书心未足,寒光凭为洗双眸。 |
| 病卧空园两月长,何曾延客一升堂。 忽看枣实真成果,乱插榆秧已作疆。 自喜清阴消伏暑,谁期佳节到重阳。 酒酣碧碗深如许,不厌冰浆沁齿凉。 |
| 尘中望青山,防有移文阻。 诵君清樾篇,顿忘三伏暑。 想见松风底,树羽仍设虡。 山灵莫逆友,献岂烦缟紵。 招隐未容反,陈迹渠能序。 诗翁麋鹿姿,穷不问唐举。 归诛故山茅,吴雁冯寄语。 君宁山中人,居州定王所。 |
| 悄悄园林世味长,碧云疏散暮天光。 且宽礼乐兴江左,厌听干戈暗洛阳。 梨叶尽时无伏暑,竹阴深处有馀凉。 从容领会精微旨,何用区区底事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