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日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自武陵迷。 仿佛心疑处,高峰是会稽。 |
| 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 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 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 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并州。 |
| 北洫敞高明,凭轩见野情。 朝回五马迹,更胜百花名。 海树凝烟远,湖田见鹤清。 云光侵素壁,水影荡闲楹。 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 始能崇结构,独有谢宣城。 |
| 苦县家风在,茅山道录传。 聊听骢马使,却就紫阳仙。 江海生岐路,云霞入洞天。 莫令千岁鹤,飞到草堂前。 |
| 重门启曙关,一叶报秋还。 露井桐柯湿,风庭鹤翅闲。 忘情簪白笔,假梦入青山。 惆怅只应此,难裁语默间。 |
| 虽言嵩岳秀崔嵬,少降连枝命世才。 南史两荣唯百揆,东闽双拜有三台。 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虚说古贤龙虎盛,谁攀荆树上金台。 |
| 闲园柳绿井桃红,野径荒墟左右通。 清迥独连江水北,芳菲更似洛城东。 时看雨歇人归岫,每觉潮来树起风。 闻道金门堪避世,何须身与海鸥同。 |
| 春来游子傍归路,时有白云遮独行。 水流乱赴石潭响,花开不知山树名。 谁家鱼网求鲜食,几处人烟事火耕。 昨日已尝村酒熟,一杯思与孟嘉倾。 |
| 九拒危城下,萧条送尔归。 寒风吹画角,暮雪犯征衣。 道里犹成间,亲朋重与违。 白云愁欲断,看入大梁飞。 |
| 秋日金华直,遥知玉佩清。 九重门更肃,五色诏初成。 槐落宫中影,鸿高苑外声。 翻从魏阙下,江海寄幽情。 |
| 淮海风涛起,江关忧思长。 同悲鹊绕树,独坐雁随阳。 山晚云藏雪,汀寒月照霜。 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
| 音书不可论,河塞雪纷纷。 雁足期苏武,狐裘见薛君。 城池通紫陌,鞍马入黄云。 远棹漳渠水,平流几处分。 |
| 岁暮一为别,江湖聊自宽。 且无人事处,谁谓客行难。 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 苍苍远山际,松柏独宜寒。 |
|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
| 腊后年华变,关西驿骑遥。 塞鸿连暮雪,江柳动寒条。 山水还鄣郡,图书入汉朝。 高楼非别处,故使百忧销。 |
|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
| 孤云独鹤自悠悠,别后经年尚泊舟。 渔父致词相借问,仙郎能赋许依投。 折芳远计三春草,乘兴闲看万里流。 莫怪杜门频乞假,不堪扶病拜龙楼。 |
| ...莫敢议,酷吏方专刑。 谷永独言事,匡衡多引经。 两朝纳深衷,万乘无不听。 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 谁谓整隼旟,翻然忆柴扃。 寄书汶阳客,回首平阴亭。 开封见千里,结念存百龄。 隐轸江山丽,氛氲兰茝馨。 自怜遇时休,漂泊随流萍。 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 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
| 达人旷迹通出处,每忆安居旧山去。 乞身已见抗疏频,优礼新闻诏书许。 家法遥传阙里训,心源早逐嵩丘侣。 南史编年著盛名,东朝侍讲常虚伫。 角巾华发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 白云出岫暂逶迤,鸿鹄入冥无处所。 归路依依童稚乐,都门蔼蔼壶觞举。 能将此道助皇风,自可殊途并伊吕。 |
| 儒服山东士,衡门洛下居。 风尘游上路,简册委空庐。 戎马生郊日,贤人避地初。 窜身初浩荡,投迹岂踌躇。 翠羽怜穷鸟,琼枝顾散樗。 还令亲道术,倒欲混樵渔。 敝缊袍多补,飞蓬鬓少梳。 诵诗陪贾谊,酌酒伴应璩。 鹤膝兵家备,凫茨俭岁储。 泊舟依野水,开径接园蔬。 暂阅新山泽,长怀故里闾。 思贤乘朗月,览古到荒墟。 在竹惭充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