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 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 | 
| 自得山公许,休耕海上田。 惭看长史传,欲弃钓鱼船。 穷巷殷忧日,芜城雨雪天。 此时瞻相府,心事比旌悬。 | 
| 谢公恣纵颠狂掾,触处闲行许自由。 举板支颐对山色,当筵吹帽落台头。 贪缘稽首他方佛,无暇精心满县囚。 莫责寻常吐茵吏,书囊赤白报君侯。 | 
| 白发侵侵生有涯,青襟曾爱紫河车。 自怜悟主难归去,马上看山恐到家。 | 
| 庾公念病宜清暑,遣向僧家占上方。 月光似水衣裳湿,松气如秋枕簟凉。 幸以薄才当客次,无因弱羽逐鸾翔。 何由一示云霄路,肠断星星两鬓霜。 | 
| 远客夜衣薄,厌眠待鸡鸣。 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蛩声。 守淡遗众俗,养疴念馀生。 方全君子拙,耻学小人明。 蚊蚋亦有时,羽毛各有成。 如何骐骥迹,踡跼未能行。 西北有平路,运来无相轻。 | 
| 皇天鉴不昧,愐想何亢极。 丝雨久愆期,绮霞徒相惑。 阴云舒又卷,濯枝安可得。 涸井不累瓶,干溪一凭轼。 赤地芳草死,飙尘惊四塞。 戎冠夜刺闺,民荒岁伤国。 赖以王猷盛,中原无凶慝。 杨公当此晨,省灾常旰食。 独感下堂雨,偏嘉越境域。 秋郊天根见,我疆看稼穑。 请回云汉诗,为君歌乐职。 | 
| 忧来思远望,高处殊非惬。 夜露湿苍山,秋陂满黄叶。 人随雁迢递,栈与云重叠。 骨肉暂分离,形神遂疲苶。 红旌渭阳骑,几日劳登涉。 蜀道蔼松筠,巴江盛舟楫。 小生即何限,简诲偏盈箧。 旧恨尚填膺,新悲复萦睫。 因求种瓜利,自喜归耕捷。 井臼赖依邻,儿童亦胜汲。 尘容不在照,雪鬓那堪镊。 唯有餐霞心,知夫与天接。 | 
| 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 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 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我今官闲得婆娑,问言何处芙蓉多。 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 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 玉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 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天门九扇相当开。 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 | 
|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 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 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 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 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 | 
| 飞霙应冬候,志喜属诗人。 远岫千尖没,寒林一色新。 年丰呈上瑞,天巧占先春。 比屋银成屋,民贫岂疗贫。 | 
| 盛期千年出宝图,佩环方泽影萦纡。 中天月护黄琮色,出海云腾赤帝符。 已惯龟鼍呈上瑞,不惊风雨解前驱。 侍臣自有扬雄赋,击壤何妨此鄙夫。 | 
| 稻苗初穗出纷纷,半是青云半白云。 坐看黄云呈上瑞,田家无处不忻忻。 | 
| 久宦东牟,清门高广,自然别有行藏。 吕真遗训,一指遇重阳。 拂袖西秦顺化,真功就、复返吾乡。 朝元去,回颜换质,处处显嘉祥。 昌阳留异迹,普天设教,劝*心香。 得灵源开悟,独处清凉。 宝鼎丹成九转,明颠倒、返照回光。 同成道,称扬盛德,呈上满庭芳。 | 
| 天雨宝花呈上瑞,不同常岁旋能乾。 痴儿诧见盐成糁,戏仆圆搓玉作团。 漏屋茅檐垂欲压,华筵酒椀正禁寒。 悬知片片非他物,落处应须子细看。 | 
| 长安铜雀鸣,秋稼与云平。 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 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 | 
| 列仙朝罢玉看家,一色中单衬白纱。 缠得东皇呈上瑞,万年枝上早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