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考仲举本传卒於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年八十二,是生於至元二十四年丁亥也。 而戊戌为七十二岁,与词中称五十八年不合,疑戊戌为甲申之误生朝戊子。 今朝戊子。 五十八年还是。 头童齿豁可怜人,也召入、词林修史。 前生偶尔。 后生偶尔。 但喜心头无事。 从来不解学神仙,怎会得 |
光禄池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 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 内翰当年醉墨,纱笼在、高阁依然。 今何夕,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 衣冠初北渡,几人能得,对酒常闲。 算唯君日日,陶写余欢。 得陇且休望蜀,南山卧、白额黄班。 茅檐底,男儿未老,勋业后来看。 |
一诺与金重,一笑对河清。 风花不遇真赏,终古未全平。 前日青春归去,今日尊前笑语,春意满西城。 花鸟喜相对,宾主眼俱明。 平生事,千古意,两忘情。 我醉眠卿且去,扶我有门生。 窗下烟江白鸟,窗外浮云苍狗,未肯便寒盟。 从此洛阳社,休厌小车行。 |
爱金衣公子,偏占得,绿杨堤。 喜蔼蔼韶光,熹熹曙色,恰恰娇啼。 惊飞。 踏翻花影,曳残声、犹在画楼西。 仙客词添琴谱,佳人梦断罗帏。 庞眉。 退叟命新题。 雅宇重名姬。 笑银蝶交关,青鸾相对,紫燕双栖。 凄迷。 暮年,向阴阴、夏木听黄鹂。 何必五更杜宇,张生已自言归。 |
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 正雪暗滹沱,云迷芒砀,梦落邯郸。 乡心促、日行万里,幸此身、生入玉门关。 多少秦烟陇雾,西湖净洗征衫。 燕山。 望不见吴山。 回首一征鞍。 慨故宫离黍,故家乔木,那忍重看。 钧天。 紫微何处,问瑶池、八骏几时还。 谁在天津桥上,杜鹃声里阑干。 |
前日庐山,今日庐山,岂偶然哉。 喜青衫旧梦,轻车熟路,白云清兴,翠壁丹崖。 石镜光寒,香炉烟暧,晴雪飞空玉峡开。 天公意,欲先生健笔,洗尽尘埃。 三年握手金台。 任意气、相期隘九垓。 恨征帆缥缈,秋风南浦,书灯冷落,夜雨西斋。 莲社香中,琵琶亭上,我念京尘无好怀。 君须记,怕雁回时节,早寄诗来。 |
...云端。 广文坐上新弹冠,萧爽不作儒生酸。 三年考绩易官烛,回首西风正黄菊。 白云喜动故山秋,慈湖遥映湘湖绿。 君归莫虑铁研穿,且力古道希圣贤。 我归不用君致言,门前自有梅花田。 |
夜凉河汉静无声,澄澈天开万里晴。 蟾吐寒光呈皎洁,桂排疏影甚分明。 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语那知邻舍惊。 一片诗魂招不得,九霄直与月俱清。 |
人生七十,都道是、自古世间稀有。 今日华堂,阿弥初度,更绵绵增寿。 花柳呈妍香云霭,正好暮春时候。 江山如画,百年风景依旧。 最喜兰玉森森,彩衣齐拜,舞埙*迭奏。 罗绮香中蟠桃熟,争献瑶池王母。 愧忝姻联倚庄椿,琼树岁寒长久。 歌词一阕,敬称千岁春酒。 |
闻道庞公近入城,还家风雨过清明。 催租人去诗仍好,市药童归病已轻。 尚喜竹林青笋出,不嫌花径紫苔生。 路逢缁侣传安信,候问姑迟数日程。 |
问城南北柳,最好处,胜游乡。 对湖水微茫,瑶翻碧潋,修禊浮觞。 比量今春乐事,忆去年、书剑共游梁。 晓日繁台古寺,春风碧草宫墙。 人生离别是寻常。 两岁喜徜徉。 更金缕新声,佳人锦瑟,踏遍春阳。 多君岁寒心在,似西溪、松柏*苍苍。 记得醉时笑语,梦回枕上犹香。 |
苦原作恐,从景元本改)无佳思,祈相望一笑羡紫芝眉宇,正台阁,济时人。 况公是公非,知常知变,乐道安贫。 案前簿书旁午,抱丹诚、一点伴青春。 偶遇科条隐密,不辞辨雪殷勤。 德星今日是乡邻。 癃老阻*轮。 喜陆地神仙,山中宰相,词语清新。 河滨。 预沽佳酿,待幽花、相对乐情真。 幸有清风皓月,何须翠袖红巾。 |
怪夜来南极,祥光炯炯中天。 恰先借新春,暂留残腊,为庆稀年。 弟兄垂垂白发,愿年年辉映棣楼前。 尊酒光摇旭,炉熏细袅轻烟。 诗书一脉继青毡。 五世喜家传。 忆京横经,天台振铎,往事悠然。 回头十年如梦,看园花灼灼几春妍。 争似苍苍松柏,岁寒同保贞坚。 |
过了重阳,寒惨惨、秋阴连日。 尚何事、满城风雨,漏天如泣。 点染一林红叶暗,飘萧三径黄花湿。 听敲门、忽有客三人,来相觅。 时节好,夸橙橘。 儿女喜,分梨栗。 罄一樽聊慰,老怀岑寂。 想像曾来神女赋,伤心似失文通笔。 破残年、催酿酒如川,长鲸吸。 |
...始。 要练正,灵真范轨。 更不用、木金火水。 把良因垒。 从心起。 方寸清凉无忧喜。 澄长生,并久视。 重阳子。 害风是。 王哲名、知明字。 说修行、旨没虚诡。 啄木词、中开真理。 向诸公、取知委。 以上重阳全真集卷之四 |
...,也算人间一度春。 情无赖,怕岸花汀草,弹指成尘。 朋簪契我天君。 更不管、长须喜与嗔。 任把酒论文,且行且止,幕天席地,谁主谁宾。 敬德猖狂,春陵笑傲,延寿丹青画不真。 归鞍好,向梅山东下,数点行云。 |
...堂、玉室画中看。 苔壁空留陈迹,碧桃何处骖鸾。 兵余城郭半凋残。 制锦古来难。 喜村落风烟,桑麻雨露,依旧平安。 兴亡视今犹昔,问渔樵、何处笑谈间。 斜倚西风无语,夕阳烟树空闲。 以道吾怀。 至元十七年秋七月二十二日,秋岁陈思济为吴清虚周清溪题于琳宇之一庵。 洞霄诗集卷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