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胜从来三戟门,良金如友玉如昆。 天边鸿雁空千里,堂上壎箎共一樽。 自昔披榛扶社稷,几人衣锦向邱园。 商山曾为留侯起,来作侯家异世孙。 |
| 好是清班冠紫宸,抽身便作最閒身。 疏梅茂竹几多目,曲槛方池随处春。 两两脊令听自好,重重华萼见长新。 灵椿一树婆娑甚,稳覆家庭四老人。 |
| 萸房迎令凶,菊蕊入芳筵。 华烛初长夜,清霜未冷天。 悲风咽横吹,骤雨迭繁弦。 聊附邹枚客,敢希园绮贤。 |
| 西望斜川烟霭低,荆溪东下泛清漪。 夜业风雨秋怀共,春草池塘昼梦迟。 江左便传花萼集,曲中休奏紫芝词。 安车不日联镳至,银角桃枝上玉墀。 |
| 散策相从倚玉鸠,不须更伴赤松游。 林塘在眼供舒啸,花鸟催诗好劝酬。 一座几盈三百岁,四翁宜寿八千秋。 堂前风物如伊洛,尚欠香山与石楼。 |
| 我生能几何,两脚疲世故。 忽破巴丘梦,还寻邵阳路。 穷乡得四老,足以慰迟暮。 胜事远公莲,深心懒残芋。 本是群山云,暂聚当别去。 那知天风便,不得还相聚。 凡情我未免,临别吐幽句。 慎勿过虎溪,晓霜侵杖屦。 |
| 采芝商山秦四皓,象戏橘中为四老。 我疑此画即其人,有时以酒陶天真。 丹青不知谁好手,作此饮态妙入神。 摩挲半世江湖眼,古锦轴中舒复卷。 细将物色辨人物,乃是晋时刘毕与陶阮。 一琴无弦横膝上,一琴团团明月样。 一人持杓坐甕边,一人手携文一编,是中必写酒德篇。 诸君伤时强自遣,曲生风味况不浅。 五胡妖气蔽神州,誓江不救中原乱。 ... |
| 久矣经霜白,全然映日黄。 仰头忻自摘,流齿惬新堂。 未抵千奴利,应堪四老藏。 犹胜橘洲上,灭迹不闻香。 |
| 糁枝碎玉吐香奇,鼻观频参试论之。 清比木犀虽未的,烈如茉莉已无疑。 自从白雪避花后,更好黄金铸实时。 四老隐者宜取此,可能无意赋新诗。 |
| 却尽铅华固自奇,更怜鬓发傲霜姿。 百年可敬春风面,四老仍扶汉惠时。 顾影不知身妩媚,嗅香全觉我支离。 殷勤为注铜瓶水,青子累累定著枝。 |
| 皇树擅芳传楚颂,厥包锡贡纪荆扬。 逾淮易质从为枳,书尾重题未降霜。 四老何须隐商岭,千奴谁为种龙阳。 遥怜陆绩怀嘉实,归奉慈颜满袖香。 |
| 昔慕骚人赋远游,放懹蜀栈楚山秋。 橘中尚可著四老,海外谁云无九州? 薄酒时须浇舌本,闲愁莫遣上眉头。 幅巾短褐吾羞便,实厌衣冠裹沐猴。 |
| 衲卷残云,风高绝邻。 倚天照雪,堪抗要津。 八紘极目兮春山若黛,九野纵步兮汀草如茵。 三十四老未轻识,凛然方外奚相亲。 |
| 喜逢新岁带春回,四老过从贺泰来。 君若燕毛分次第,我当鹤发领徘徊。 忺怀爵跃空相望,弱脚蹒跚阻一陪。 传语诸贤任抛外,百年夫妇自衔杯。 |
| 忻逢四老,头白如新。 喙长百尺,鼻重千年。 眼随青嶂合,眉带野花颦。 迎来送去,以表殷勤。 为何如此,远亲不如近隣。 |
| 六一先生葛稚川,两孙俱并相君年。 词场鏖战今成梦,潭府齐盟望若仙。 政路三公旧同甲,洛阳四老信差肩。 坊名丙午真奇事,写入诗编盍并传。 |
| 秦敺九州逃,知力起经纶。 重利诱众策,颇知聚秦民。 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 采芝商山中,一视汉与秦。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道德虽避世,余风回至尊。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如言。 出处但有礼,废兴岂所存。 |
| 奉礼徒员外,京师枉治中。 二郎槐不做,四老橘成空。 三凤壁岩子,双龙宝剑雄。 万人真莫赎,愁绝老坡翁。 |
| 南山石壁陵苍苍,中有四老眉如霜。 中原龙虚困格门,九霄鸾凤高飘翔。 赤精斩蛇入咸阳,南极老人转遁藏。 一朝相顾下云巘,共为羽翼安储皇。 白云黄鹄高飞扬,虽有矰缴安能伤。 君王慷慨但饮酒,戚姬起舞无辉光。 古人不见虽已远,吾将杖策登崇冈。 |
| 金玉相辉满画扉,高风未许一行题。 五朝冠盖联朱紫,八代文章焕壁奎。 四老德推商皓并,群英名许鲁贤齐。 凭将世谱从头看,道此真源出道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