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渠夏屋翠阴稠,沉水香浓瑞霭浮。 愧我无才吟五字,未妨燕寝似苏州。 |
| 台盘疏石渠,激流环四面。 夏屋有余清,羽觞随意转。 宾告醉言归,主称情未惓。 虽非禊饮辰,岂谢兰亭讌。 |
| 妸娜绿杨阴,深於夏屋深。 居来身自在,胜与俗浮沉。 坐暑堪忘箑,乘风或散襟。 清閒消不尽,乞与野莺吟。 |
| 岑公来避世,甲子十周年。 夏屋虚岩豁,神芝结乳悬。 木乔从昔种,香信至今传。 学道能坚忍,何人不得仙。 |
| 守地难越境,吊生宁及哀。 自伤转蓬远,莫致束刍来。 惨日熙夏屋,悲风号夜台。 遥知倚庐处,流泪渍苍苔。 |
| 因访翟仙傍柳隈,不堪风景把人推。 松杉十丈入斤斧,夏屋数间俱劫灰。 道士潜心隐丹灶,儿童劝我举霞杯。 谁知自有长生诀,独步白云归去来。 |
| 茫茫野田平极目,历历古坟如夏屋。 碑版无文荆棘深,石兽沈沦松柏秃。 问人虽不知姓名,昔皆高官仍厚禄。 子孙流落何所之,凶吉当年非不卜。 我来正值寒食天,祭膰不设无人哭, |
| 燕雀翩翻夏屋深,成溪桃李已成阴。 黄鹂深处无人见,时有清风递好音。 |
| 殷勤当日植文槐,志在经纶世岂知。 古柏空传武侯庙,甘棠争诵召公诗。 颓檐共惜成阵迹,夏屋初欣敞旧规。 岂但一时追盛事,高名人此看双垂。 |
| 东出共城门,古墓何累累。 就中如夏屋,下马读铭碑。 始知太尉名,富擅政和时。 讵知邑境中,仓皇来赤眉。 敢勇率子弟,肆杀力弗支。 编氓赖保全,迄今令名垂。 潺潺百泉流,日夕声犹悲。 |
| 衣裳俎豆信华风,酒圣茶颠倚独松。 夏屋渠渠听聚雨,数寻竹外泻琤淙。 |
| 百楹夏屋势渠渠,气象岿然压里闾。 庭下紫荆方秀茂,阶前玉树亦扶疏。 门容驷马于公宅,客佩金鱼吏部庐。 莫使乌衣文彩减,诸郎勤读五车书。 |
|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揪。 |
| 玉堂人住玉堂山,公论推排授将坛。 朔垒令严精采异,甘泉烽息雇忧宽。 北边旧叹无颇牧,西贼今闻有范韩。 夏屋不知几崇广,唤回春燕下林端。 |
| 雨足稻畦春水满,插秧未半青短短。 马尘追逐下关头,北望东屯转山坂。 一川洗尽峡中想,远浦疏林分气象。 沟塍漫漫堰源低,滩濑泠泠石矶响。 中田筑场亦有庐,翚飞夏屋何渠渠。 李氏之子今地主,少陵祠堂疑故居。 |
| 雨过川原秀,烟光画不如。 人情花动荡,春意鸟分疏。 造化空陈迹,乾坤一广居。 小轩聊燕息,夏屋正渠渠。 |
| 齿危但以粥充虚,辜负公家夏屋渠。 政恐曲生深作崇,可怜髯簿顿成疏。 动摇不减韩吏部,蹴踏非同焦校书。 落势今年残未已,只应从此并无馀。 |
| 阴风漠漠护崔嵬,激涧修篁翠壑开。 何处人天尽回向,于今龙象亦堪哀。 常星晓挂层台冷,陨石宵飞夏屋摧。 岩尸彭铿聊戏击,山中日月有奔雷。 相鲜金碧照崔嵬,殿阁园林迤逦开。 留恋白云禅客少,寂寥青嶂晓猿哀。 山川胜处天然巧,景象穷时石也摧。 靖节远公如可作,不应莲社愧刘雷。 |
| 日转桐阴,正玉燕、飞来夏屋。 帘幕映,海留红艳,麝重兰馥。 风采传闻瞻瑞节,婉谋曾是回钧轴。 卷秦淮、吹入酒杯中,波翻绿。 丹诏下,公归速。 看日奏,三千牍。 想春迷柳院,夜分莲烛。 清暑声寒苍玉佩,月娥笑捧长生箓。 问瑶池、阿母手栽花,何年熟。 |
| 扰扰送征行,匆匆赴北城。 隔关愁暝早,入直爱官清。 夏屋连云冷,冬宵彻晓明。 不眠身百转,无计决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