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冯夷宫。 行行愈就顺,故步寻苔封。 十年旧主人,相对如梦中。 清谈虚阁上,坐到夕阳舂。 年来颇畏影,掣身慕冥鸿。 入山非不深,犹有行人踪。 安得更深居,尚友荷衣翁。 未问梅子熟,宁能噉青松。 庶几过吾心,余生得从容。 |
| 岸阔樯稀浪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
| 帘卷池心小阁虚,暂凉闲步徐徐。 芰荷经雨半凋疏。 拂堤垂柳,蝉噪夕阳余。 不语低鬟幽思远,玉钗斜坠双鱼。 几回偷看寄来书。 离情别恨,相隔欲何如。 莺报帘前暖日红,玉炉残麝犹浓。 起来闺思尚疏慵。 别愁春梦,谁解此情悰? 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 旧欢无处再寻踪。 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 |
|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 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 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 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棠坞锦,梨园玉。 燕衣舞,莺簧曲。 艳阳天、输与午桥金谷。 行处绮罗香不断,归时弦管声相逐。 怕夕阳、影散近黄昏,烧银烛。 |
| 一江贯万山,双塔抵层汉。 我来蹑胜游,寒日已过半。 夕阳满孤村,潮势吞两岸。 俯视尘世微,云边数声雁。 |
| 座上多俊人,奇掘角拔犀。 追风飙馆游,鼍鸣玉龙嘶。 夕阳催归鞭,更酌樽重携。 怀开钩钩帘,语合印印泥。 似与花神期,拈出糕字题。 壮哉千尺台,虎踞谯之西。 枰中十万家,一目城市低。 乘负巾可桥,取月箸可梯。 豪气压崆峒,双月照虹溪。 响山慨怀古,妙句吾家鸡。 邦人趁遨头,壶榼山之蹊。 最喜秋事成,千亩黄云齐。 |
| 碧瓦春城十万家,可怜夫子独堪嗟。 园林犹有前朝木,冠盖难寻故主花。 亭瞰夕阳邻古刹,池通野水见晴沙。 天然操尚无尘滓,合住蓬莱弄彩霞。 |
| 高僧自有神通力,伏锡横空反搭两堤。 会见大夫乘驷,宁无学士助腰尿。 一溪帆影浪花转,百尺栏杆石笋齐。 有客天津闲信步,杜鹃声裹夕阳西。 |
| ...。 人生至乐那有是,君独胡为此役役。 五鼎珍羞不见多,一盂菽水堪为悦。 八方渺渺夕阳西,与君早決归来策。 高曾规矩父弓冶,君家正印斯文脉。 我生喜读平园文,到老更看梅谷集。 此翁岂弟真可人,直把文章事游剧。 庆儿二首望不浅,城山佳谶真端的。 相边佳作渐家数,慎真不觉誉儿癖。 更想高阳寿内辞,曾是修行嚥梅实。 二老随宜也自欢,... |
| 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 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 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 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 |
| ...受诸触。 深知抱此竟安用,用多亦岂芙蕖福。 若以滋味属厌人,虀粉此身人不足。 今夕阳何夕新风露,入秋一雨天西顾。 止斋有兄永难老,止斋之弟爱莫助。 但以清白传之万子孙,岁供兰花美无度。 |
| ...中有宝不求人,价大难酬不拈出。 朝朝暮暮了身心,山自开花鸟自吟。 未见桑田成海水,夕阳几度锁平林。 住此草庐无别术,终日凝神惟兀兀。 不是十洲三岛仙。 亦非阆苑蓬莱客。 是个逍遥无事人,庐中涵蓄一壶春。 窗前明月千年影,枕上清风万劫声。 庐内主人那个是,古今占断清闲地 |
| 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 得得来看还不乐,竹茎荒处破殿虚。 偶逢老僧听僧话,道是壁间留古画。 徐生绝笔今百年,祖师相傅妙天下。 壁如雪色一丈许,徐生画水才盈堵。 横看侧看只麽是,分明是画不是水。 中有清济一线波,横贯万里浊浪之黄河。 雷奔电卷尽渠猛,独清元自不随他。 波痕尽处忽掀怒,揽动一河秋色暮。 分明是水不是画,... |
| 九十九峰矗天起,家在前峰夕阳里。 蛮徭虎豹断行人,小市寒城净如水。 驩传有客闯然来,{左扌右监}衣视之吾兄子。 云从诸侯贡,往备天子使。 来时吾父为我言,女之靖州问安否。 靖州苦好修,女从得师友。 世方白首声利场,父诏承乃如此。 柳阴花影春风香,喜极无言澹相对。 家学既尔殊,天资亦云美。 自庵寂寥无可赠,赠以庵中一个自。 吾闻... |
| 有此一楼足,悠然万虑忘。 拓开风月地,压断水云乡。 四野留春色,千峰明夕阳。 眼前无限景,何处认潇湘。 |
| 宦情一似秋容薄,归兴浑如酒味浓。 台上望乡何处是,夕阳影里暮山重。 |
| ...山高哉不得到,历历五老联香炉。 上钟下钟夹湖口,半江清濁泾渭如。 多景雄据金焦间,夕阳微照海门山。 其余知名不知处,赤壁但歌前后赋。 江汉至鄂始合流,黄鹤楼前鹦鹉洲。 潇湘见说青如染,道林岳麓横清秋。 我欲远游嗟暮齿,蝶梦翩翩漫千里。 但欲绝江寻越山,归老故山吾已矣。 |
| 先後客无约,寒窗注夕阳。 纵谈香柏子,孤兴饮松黄。 不道仇池远,唯迎至日长。 於焉岂易得,回首即他乡。 |
| 误随烟艇武陵溪,未见桃花路已迷。 云掩九扉风露冷,又吹残梦夕阳四。 |
| ...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猿鹤怨。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鸩毒因奢惑。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