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奈诸公厌石渠,年年送客意何如。 直言饱诵刘蕡策,大意争传贾谊书。 今日朝廷唯主圣,异时风俗要人锄。 须君早晚归遗补,莫恋王门久曳裾。 |
| 台阁如公盍见收,尚淹外补为民忧。 身为邦国三年计,心在江湖万里秋。 乘兴举杯还对月,得閒搜句或临流。 平生恨不逢名士,岂谓年来遂此谋。 |
| 外补何多只近州,却於中禁賸淹留。 晚参国论非无乐,苦说时难更有愁。 天下知心古来少,人间此梦觉应休。 自嗟不识鄞江路,清泪因公寄海流。 |
| 大造无私只一中,历公五任协民风。 景星三出南台瑞,边驿千章北海忠。 日映彤弓开岭北,龙翔沧海启江东。 只因外补功名损,可恨车音万里空。 |
| 旧闻游监簿,姱节绍熙朝。 有子登台省,危言动冕旒。 不容求外补,亲政复旌招。 四海澄清志,无宁久使轺。 |
| 新诗态度霭春云,肯把篇章妄与人。 性似好茶常自养,交如泉水久弥亲。 睡浓正想罗声发,食饱尤便粥面匀。 底处翰林长外补,明年谁送霅溪春。 |
| 放翁六十二,起家守严陵。 三稔即只召,礼闱直青绫。 虚翁四十九,外补当兵兴。 七稔始受代,万死脱怨憎。 放翁豪,决起天池鹏。 短章异大篇,往往蛟龙腾。 虚翁亦嗜诗,瘦骨枯崚嶒。 欲和郡中作,百冗嗟弗能。 曩读剑南集,几夜挑孤灯。 今兹一再读,愤气填我膺。 公昔承平日,从容泥轼凭。 啸咏遍泉石,醉乐多宾朋。 而我值变故,祸患... |
| ... 雄文大手古无伦,安知韩柳非前身。 方期江夏无双誉,只许樊川第五人。 厌直承明祈外补,暂拥屏星左铜虎。 万口争歌王海沂,悬榻已题陈仲举。 籍甚声闻咫尺颜,竚听锋车趣赐环 |
| 无锡铜瓶手自持,新芽顾渚近相思。 故人赠答无千里,好事安排巧一时。 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 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 〈金线泉,在齐州城南。 〉新诗态度霭春云,肯把篇章妄与人。 性似好茶常自养,交如泉水久弥亲。 睡浓正想罗声发,食饱尤便粥面匀。 底处翰林长外补,明年谁送霅溪春。 |
| 胡侯外补来钱塘,所居之山名凤凰。 不知元本发何处,蛇颈鱼尾盘高冈。 婆娑欲下大江饮,万里一息头低昂。 谁将浮图压两翅,直使贴地不得翔。 前人眼俗不知顾,会有贤者来形相。 怜汝困欲共汝语,故近汝咮营斯堂。 起居饮食不离上,外孰有耳听琅琅。 应云汝德未衰在,旦暮可起鸣朝阳。 |
| 青藜夜照玉常直,外补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艺能累,天下善书今第一。 魏晋力命王略帖,摹临有过无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隶,兼有与可伯时癖。 小者士庶携卷轴,大者王侯缣制。 门前踏断铁门限,苦向王孙觅真迹。 有时乘兴扫龙蛇,图画纸素动成疋。 有时厌俗三叹息,何乃以此为人役。 如池如沟弃残墨,如冢如陵堆败笔。 太湖西畔松雪斋,七弦风... |
| ...多感慨,饮散来直庐。 题踪有旧友,连蹇常与渠。 昨归天禄下,念昔悲有余。 未久复外补,安能恋清虚。 得请向苕霅,幽怀寄禽鱼。 高城浸湖光,面面当红蕖。 晚乘画舫游,四坐罗轻裾。 数杯已酩酊,万事应破除。 不爱趋时近,不恤与世疏。 百岁且过半,冉冉将焉如。 谁慕八十叟,犹在磻溪渔。 嗟哉再宿夕,乃自仲秋初。 清谈固隔绝,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