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时随众蹂京尘,曾倚朱栏看晚春。 二十年间头半白,方知花木解磨人。 |
| 朝贵偶谪宦,郡侯真好贤。 吏事不到门,身与白云闲。 堂下有流水,堂前俱青山。 时携孟光来,冷语夕阳间。 登览兴已尽,浩然亦俱还。 颇竹沉湘人,戚戚多愁颜。 |
| 达士因忘世,非求高尚名。 林泉得佳处,风物有余清。 贝锦伤才舌,浮云寄宦情。 诗才今古备,性理死生明。 莲沼秋芳合,香山晚翠横。 黄芦绕官舍,不复念青城。 |
| 平生爱湓浦,亦复思匡庐。 恨无谢公屐,日与佳景疏。 兹岩特旷快,一览已有余。 骤雨过轩槛,清风来绮疏。 因怀骑鲸客,更欲凌空虚。 |
| 御史连章乞此行,制书优遣副专城。 京者岂乏翱翔处,忠义先期去就明。 祖帐杯槃留晚色,关山草木动秋声。 西州莫作经年计,早晚君王召贾生。 |
| 泉水秋浮艇,荒陂幕听蝉。 登瀛从此路,出守已衰年。 |
| 昔浮洞庭浪,今踏白湖泥。 水陆虽异趣,客程皆嶮巇。 浮身无根株,转徙长路岐。 尝闻昔人言,欲以瓦为衣。 风雨辄不出,华堂安所栖。 我今南复北,扰扰亦奚为。 行役众所同,浩歌聊自怡。 |
| 石磴不容步,乔林森回还。 闻昔有威凤,养羽留此山。 乘此去翱翔,得意今不还。 余音落何处,尚在云泉间。 陈迹虽可寻,飞辙谁能攀。 |
| 淮天秋日下,水国晚凉中。 舟子趋程意,轩轩欲贯虹。 |
| 夜泊长芦星满川,晚来吴楚气昏然。 云雷相会还成雨,江海交流独舣船。 废室与人喧白浪,荒村何处起青烟。 文书满眼从抛弃,却倚蒲团学坐禅。 |
| 王国方登俊,清才尚折腰。 萱堂余怆在,瘅海此行遥。 宴语无疏阔,离怀但黯销。 红尘一羁旅,风驭羡飘飘。 |
| 民情极简易,关决未应劳。 佳句宁我知,为君屈挥毫。 |
| 扁舟次淮浦,利涉得春风。 脱险鼋鼍畔,问津桑枯中。 俯窥清夺魄,回望渺吞空。 委注虽天力,经论是禹功。 萦纡数州接,浩荡百源通。 世久无昏垫,川今有会同。 冷烟犹漠漠,暖渌已融融。 暂得观形胜,悠然慰转蓬。 |
| 门外云潮去复回,山头宫殿锁苍苔。 清风明月无兴废,白鹭鸟鸦自往来。 百战英雄俱戏剧,凄然空起子,日落怒号息,扁舟从此移。 巨鳞初脱鼎,劲翮不黏黐。 历历前征路,茫茫北去陂。 白沙聊系泊,灯火夜深时。 |
| 画帘初卷碧山低,面面青蓝翠拂衣。 秋水暮天长一色,渚鸥沙雁或双飞。 烟霞逗眼光相乱,松竹敲风韵更微。 却笑屈原憔悴甚,渔歌何苦泪交挥。 |
| 瑞雪峨峨宫严明,千秋佳节会公卿。 香飘彩雾萦天仗,酒浥流霞满寿觥。 密勿华封多好语,锵洋钧奏尽和声。 自邻初预称觞乐,江海飘萍已半生。 |
| 堤下人家喧笑语,高揭青帘椎瓦鼓。 黄流滚滚经檐甍,一任征夫作船苦。 绿榆覆水平如杯,前湾旋放水头来。 深如怒虎著船底,玉石磊砢相喧豗。 黄河虽断隋渠急,舟楫舒迟行旋涩。 独上平堤望远天,衣裘已畏西风入。 |
| 雨施雷音动十方,檀那奔走助津梁。 泉舂石宝千秋白,风扫松桥六月凉。 泼泼小鱼生处乐,溅溅余濑静中忙。 尘襟正欲留潇洒,坐听清音到夕阳。 |
| 岳云成冻把春寒,十里崎岖倦往还。 马上朔风回系带,雪中微酒见开颜。 含黄欲坼江边柳,蘸绿相重水上山。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闲。 |
| 平晓清风响北林,大明宫殿肃阴阴。 雕舆来息云天上,黼座遥瞻斗极深。 庭广袍衣自相照,朝回幡盖尚余音。 太平文物多师古,想望汉唐犹视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