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
|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 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
| 郊外凌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 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 每每樵家说,孤坟亦夜吟。 若重生此世,应更苦前心。 名与襄阳远,诗同汉水深。 亲栽鹿门树,犹盖石床阴。 |
| 命合终山水,才非不称时。 冢边空有树,身后独无儿。 散尽诗篇本,长存道德碑。 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 |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
| 远客襄阳郡,来过海岸家。 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 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嘉。 东山行乐意,非是竞繁华。 |
| 屈宋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作者于今尽相似,聚宴王家其乐矣。 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厥美。 |
|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
|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
|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
| 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 深黄狖小,地暖白云多。 孔圣嗟大谬,玄宗争奈何。 空馀岘山色,千古共嵯峨。 花落谷莺啼,精灵安在哉。 青山不可问,永日独裴回。 冢穴应藏虎,荒碑只见苔。 伊余亦惆怅,昨日郢城回。 |
| 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 插桃销瘴疠,移竹近阶墀。 半是吴风俗,仍为楚岁时。 更逢习凿齿,言在汉川湄。 |
|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
|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海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一作戏赠主人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 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 |
|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