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体光明无障碍,譬如灯火破群昏。 一灯能作百千灯,百千灯自一灯化。 自百千灯照一室,其光无坏亦无杂。 如是乃至一灯照,一室所见光亦然。 百千灯多一灯少,而其光体实不异。 是故我今持此灯,愿献宝林尊者前。 长令获此大光明,与彼迷生作前道。 |
| 此心长爱狎禽鱼,仍候登封独著书。 领郡只嫌生药少,在官长恨与山疏。 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谏诤余。 见说养真求退静,溪南泉石许同居。 |
| 渐少尘沙眼渐开,駸駸归骑不须催。 春风自过燕山好,寒色还从易水回。 归雁却飞天北去,白云应傍日边来。 行行上苑花如缀,共献君王万寿杯。 |
|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 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 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 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 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 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 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
| 嘉闻嘉誉蔼淮壖,又看吴帆解画船。 陇亩遗民谈旧政,江山余思入新篇。 人生白首吾今尔,仕路青云子勉旃。 举棹南风吹酒醒,离觞莫惜少留连。 |
| 公余不惮陟崔嵬,三到谢公池上来。 下视众山俱培塿,俯窥尘世尽氛埃。 松生清籁醒人耳,花褪残红堕酒杯。 喜与诸君同胜赏,莫辞一醉少徘徊。 |
| 点缀鲜云紫宙宽,微风淅淅起霜纨。 魏台清暑开冰井,汉殿延年啜露盘。 天外一飞期汗漫,水边千亩忆檀乐。 流波意密知音少,可得延陵为试观。 |
|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
| 偶然来继前贤迹,信矣皆如昔日言。 诸县丰登少公事,一家饱暖荷君恩。 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名姓已光青史上,壁间谷貌任尘昏。 |
| 南龙兴寺春晴后,缓步徐吟绕四廊。 老趁风花应不称,闲寻松雪正相当。 吏人引从多乘舆,宾客逢迎少下堂。 不拟人间更求事,些些疏懒亦何妨。 |
| 灵一心传清塞心,可公吟后础公吟。 近来雅道相亲少,惟仰吾师所得深。 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 冷曹孤宦甘寥落,多谢携筇数访寻。 |
| 雇我游世间,如云在天上。 任缘而去住,不作去住想。 南北信所之,东西无定向。 为人少方便,动便拦腮掌。 恁地去离泥水底本师,如何却唤作环溪和尚。 |
| 西原追送未成旬,赫赫传声已迫人。 剩欲抄诗寄来使,尚能拂席致佳宾。 孰知简易归刘向,谁使循良作寇恂。 他日入东专一壑,少留余地许为邻。 |
| 人言少保持家谨,载见西京万石君。 子舍今归浣裙切,里门重戒下车勤。 田园一一能为计,僮仆欣欣亦有闻。 我负洛阳山水久,试因行色寄嵩云。 |
| 经春日日卧空庐,门巷萧条长者车。 一卷时看王湛《易》,数行懒寄子公书。 风光少得如人意,颜面从教与世疏。 闻健不来花下醉,明年花发定何如? |
| 荐福少方便,拳头如掣电。 千眼地摸索,千耳不可见,家家门首透长安。 |
| 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 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 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 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 人间多岐路,常恐终身行。 回见四方人,车轮无留声。 空谷亦堪隐,下田非懒耕。 古人有遗训,饱食非亲荣。 我生礼义乡,少小见太平。 圣贤犹羁旅,况复非其名。 |
| 当年月以秋中过,今岁凉因闰故迟。 渴想话言思亟见,暑侵鞍马敢云疲。 曾闻遗俗有存者,岂若吾身亲见之。 少不如人今老矣,朝闻夕死庶几为。 |
| 城中车马已喧喧,竹下高人尚晏眠。 倚道公门少还往,可能时到野塘前。 |
| 交情自许胶投漆,宾主相辉璧与琨。 卖剑早书循吏传,种瓜时问故侯园。 百年耆旧须亲访,千里耕桑戴上恩。 一郡风流古来少,笔端珠玉富归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