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槭槭霜风劲,駸駸物象彫。 屡迁怜蟋蟀,一败笑芭蕉。 林叶疏逾响,山云薄易消。 虽无远行役,对此亦何聊。 |
| 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 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
| 静守深闺岁屡迁,蕙心兰质自娟娟。 援琴不奏桑门曲,挥翰宁题叶上联。 龟灼已知无吉兆,鹊桥那得有良缘。 芙蓉只合含霜死,肯向西风怨暮年? |
| 客舍何常定,三年迹屡迁。 今来营一室,形胜石门前。 地僻幽岩列,池平野水连。 知余日相过,短榻不须县。 |
|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
| 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 栖迟册府吾如昨,流落江村汝可怜。 梦里漫成池草句,愁来空诵棣华篇。 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 |
| 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已悲世乱身须去,肯愧途危迹屡迁。 却是九华山有意,列行相送到江边。 |
| 水宿屡迁次,寒深霜染衾。 孤征惮早起,半醉喜微吟。 舟子每相谑,渔人时见寻。 悠悠客途里,倚棹看秋阴。 |
| 一旅南巡瘴海边,孤洲丛樾系楼船。 从容卷土天难定,急难防胡地屡迁。 丹凤未传行在所,黄龙虚兆改元年。 当时血战潮痕在,常使英雄涕泫然。 ¤ |
| 苏苏寒雨滴平川,共话行期笑屡迁。 宿草故含河畔色,新炊半见客中烟。 隔江鸿雁如兄弟,明月天涯是去年。 匹马夕阳缘底事,梅花零落野塘边。 |
| 虱形仅如麻粟微,虱毒过於刀锥惨。 上循鬓发贯绀珠,下匿裳衣缀玉糁。 呼朋引类极猖蹶,摇头举足恣餐啖。 晴窗晓扪屡迁坐,雨床夜搔不安球。 急唤童子具汤沐,奔迸出没似丧胆。 童子蹙頞代请命,姑责戒励后不敢。 念其昔日到明光,曾游相须经御览。 |
| 柳岭相从岁屡迁,南湖同泛又经年。 斋前怪石曾为枕,门外长杨忆系船。 白酒一壶贤圣乐,古书千卷弟兄传。 九衢尘土忙如火,握手相看思黯然。 |
| 行藏须信执中难,时措应容道屡迁。 一目全牛无肯綮,騞然投刃用方安。 |
| 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 今还洛阳中,感此方苦酸。 饮药本攻病,毒肠翻自残。 王师涉河洛,玉石俱不完。 时节屡迁斥,山河长郁盘。 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 蹇劣乏高步,缉遗守微官。 西怀咸阳道,踯躅心不安。 |
| 朔风琼粉如节堕,四望民居绝烟火。 路无行踪门反关,珍重先生独僵卧。 洛阳令尹举孝廉,三冬喜爱照河南。 有志何妨屡迁擢,要以清操除寻贪。 |
|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
| 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九岁能属文,谒帝游明光。 奉诏赤墀下,拜为童子郎。 尔来屡迁易,三度尉洛阳。 洛阳十二门,官寺郁相望。 青槐罗四面,渌水贯中央。 听讼破秋毫,应物利干将。 辞满如脱屣,立言无否臧。 岁暮风雪暗,秦中川路长。 行人饮腊酒,立马带晨霜。 生事岂须问,故园寒草荒。 从今署右职,莫笑在农桑。 |
| 忆昔曾登太白巅,闲云留我石床眠。 集诗删失题犹记,人事乖违岁屡迁。 极羡故交游汗漫,不禁离思对婵娟。 山中乏致兼金馈,形迹相忘二十年。 |
| ...婴三十年,庶几迹相侔。 季子苦貂弊,吾服仍为优。 不耻狐貉者,亦当师仲由。 况我屡迁谪,行将耕故丘。 映发垂鹭顶,植杖昂鸠头。 袖宽可以舞,老农即为俦。 紫绶挂君门,任尔争封侯。 |
| 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 驱车虽道还家近,捧日惟愁去国遥。 朱户昨经新棨戟,风帆常觉恋箪瓢。 江天夜夜知消息,长见台星在碧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