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 |
| 拱木临周道,荒庐积古苔。 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 两鬓蓬常乱,双眸血不开。 圣朝敦尔类,非独路人哀。 |
|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
| 江城秋日落,山鬼闭门中。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 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
| 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 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 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 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 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 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 眼看东候别,心事北川同。 为学轻先辈,何能访老翁。 欲知今日后,不乐为车公。 |
| 首春休沐维已陪游及乎是行亦预闻命会无车马不果斯诺( 册4 卷125 页1246c)托身侍云陛。 昧旦(一作早)趋华轩。 遂陪[宛鸟]鸿侣。 霄汉同飞翻。 君子垂惠顾。 期我于田园。 侧闻景龙际。 亲降南面尊。 万乘驻山外。 顺风祈一言。 高阳多夔龙。 荆山积[王与][王番]。 盛德启前烈。 大贤钟後昆。 侍郎文昌宫。 给事东掖垣。 ... |
| 不缘朝阙去,好此结茅庐。 |
|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
|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
| 乱云堆里结茅庐,已共红尘迹渐疏。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 |
| 乱云堆里结茅庐,已共红尘迹渐疏。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 |
| 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侵身力衰。 眼下营求容足地,心中准拟挂冠时。 新昌小院松当户,履道幽居竹绕池。 莫道两都空有宅,林泉风月是家资。 |
| 鸳瓦虹梁计已疏,织茅编竹称贫居。 剪平恰似山僧笠,扫静真同道者庐。 秋晚卷帘看过雁,月明凭槛数跳鱼。 重门公子应相笑,四壁风霜老读书。 |
| 出山成北首,重去结茅庐。 移石修废井,扫龛盛旧书。 开田留杏树,分洞与僧居。 长在幽峰里,樵人见亦疏。 |
| 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功业要当垂永久,利名那得在须臾。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寄语故人休怅怏,古来贤达事多殊。 |
| 江上修持积岁年,滩声未拟住潺湲。 誓从五十身披衲,便向三千界坐禅。 月峡青城那有滞,天台庐岳岂无缘。 昨宵忽梦游沧海,万里波涛在目前。 |
| 汉上登飞幰,荆南历旧居。 已尝临砌橘,更睹跃池鱼。 盛德继微渺,深衷能卷舒。 义申蓬阁际,情切庙堂初。 郡挹文章美,人怀燮理馀。 皇恩傥照亮,岂厌承明庐。 |
| 卖药有时至,自知来往疏。 遽辞池上酌,新得山中书。 步出芙蓉府,归乘觳觫车。 猥蒙招隐作,岂愧班生庐。 |
| 精庐不住子,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里,时时闻异香。 |
| 簪组十年梦,园庐今夕情。 谁怜故乡月,复映碧潭生。 皓彩松上见,寒光波际轻。 还将孤赏意,暂寄玉琴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