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是儒家事,谁贫奉直如。 也无一瓢饮,劣有半床书。 妇妇能攻苦,卿卿不负渠。 竟令鸿与侃,相继大吾闾。 |
| 谁别夫人孝,惟天与病姑。 每云吾妇在,底用别人扶。 愉色春相似,弥年倦更无。 苍苍不汝报,种黍定生菰。 |
| 白水名多士,清河最有声。 人危孔北海,帝识柳宜城。 蜀险谈间固,蛮讧檄到平。 凌烟何处在? 风雨上铭旌。 |
| 太息逢萋锦,平生付薄冰。 沧溟淙赤舌,白日照青蝇。 岳麓身犹健,星维驭已升。 天如遗一老,人亦望三登。 |
| 物产原希世,风流更折冲。 决疑京兆尹,富国大司农。 远业终三事,仁声达九宗。 方祈酌周斗,何意辍秦舂。 |
| 泪尽才难日,斯人遽陨倾。 冰枝忧木稼,食昴恨长庚。 名与具茨重,心如颍水清。 堂堂万夫表,直作闭佳城。 |
| 我忝通家子,公如父行亲。 一书虽不欠,半面遂无因。 旅榇千江远,铭旌两竹新。 庆门宁有此,造物岂其仁。 |
| 自昔称王谢,於今亦盛门。 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书史辛勤学,文章苦死论。 都然莫施设,恨尚九原吞。 |
| 黄发趋严诏,青宫启太微。 园公方入侍,疏傅已言归。 奏牍三千在,流年七十稀。 无从奠难酒,老疾只沾衣。 |
| 荣国诸孙迥不同,妙年英气吐长虹。 圣经每陋三家学,文阵平收一战功。 可但芹宫滋教雨,更看花县畅仁风。 诗书满腹成何事,惆怅舟移夜壑空。 |
| 芙蓉城阙宜通籍,姑射山头素卜邻。 举世难工断肠句,何时再得捧心人。 芝兰奕代传遗懿,玉树千年锁暗尘。 珍重清风入襟袖,每篇佳处想精神。 |
| 识度推明哲,风猷蔼缙绅。 何言止中寿,遂不秉洪钧。 翰墨时争宝,词章晚愈新。 哭哀文伯母,悲感路傍人。 |
| 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 清名畏杨绾,故事问胡公。 物议垂为相,风流顿已穷。 仁言博哉利,献替有遗忠。 |
| 南浦凄凉老逐臣,东坡还往尽幽人。 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常叨孟母邻。 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 今年我欲江湖去,暮雨连山宰树春。 |
| 应物无心善自宽,临财有义肯儒酸。 竹林逸老多馀庆,鸿苑奇书独饱观。 名父平生淹簿领,佳儿他日绍衣冠。 追思再世相逢旧,西望梅溪一永叹。 |
| 玉映清心著壶彜,闺房宾敬到齐眉。 岂惟山水协高趣,更为国家生好儿。 万口共推诸福备,八旬犹负一年期。 伯仁冬日应肠断,不见堂前举酒时。 |
| 布韦得路如公几,少壮登朝至老衰。 东观西雍盈记石,南宫北省遍絇丝。 童童戟纛开淮楚,奕奕图书冠马龟。 回首人间心事足,去寻天上玉楼期。 |
| 济南风物在西湖,湖上逢公初下车。 谈笑樽前伏齐虏,旌旗门外听除书。 一封未奏先焚草,三黜归来便种蔬。 泪落西堂歌酒地,杉松空见岁寒余。 |
| 一麾出守著威名,凶讣西来上为惊。 玉帐笑谈成昨梦,锦囊书札见平生。 衣冠渐散红莲府,铠马还归细柳营。 可道风流回首尽,芝兰庭下粲朝荣。 |
| 先帝亲收十五人,(仁宗朝贤良十五人,今惟富郑公、张宣徽、钱纯老及余与舍弟在耳。 )四方争看击鹏鹍。 如君才业真堪用,顾我衰迟不足论。 出处升沉十年后,死生契阔几人存。 他时京口寻遗迹,宿草犹应有泪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