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晚官军得胜归,家家户户挂旌旗。 阵前纪律明於日,师入城来半不知。 |
嘉陵江畔接荣川,两畔旌旗下濑船。 郡印已分炎瘴地,朝衣犹惹御炉烟。 莲塘小饮香随艇,月榭高吟水压天。 锦字莫嫌归路远,华夷一统太平年。 |
旌旗如火浪如鸥,一路春城次第游。 江上高楼欲千尺,便從今日望归舟。 |
东郊雨后好风烟,大阅归来意豁然。 十里旌旗明照日,九衢鼓吹闹喧天。 酴醾也浑如雪,杨柳飞来总是绵。 景物眼前虽不恶,老来无奈忆林泉。 |
万里起青烟,旌旗若涌泉。 国家开气数,陵谷见推迁。 避难浑无地,偷生赖有天。 夜来闻大母,已自纳降笺。 |
风伯清尘过浙西,随春万骑拥旌旗。 野人不识巡方意,惊跸还忧为虏移。 |
小队旌旗半道归,松阴缓策揽清晖。 女郎未觉褰帷过,笑语相教着嫁衣。 |
学兼文武在吾曹,别後应看虎豹韬。 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 旌旗急引飞黄下,烽火遥连太白高。 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 |
遂溪张太守,恳意乞南州。 家在白云下,郡当沧海头。 旌旗泷水晚,风雨瘴山秋。 解却淮西印,轻为万里游。 |
懒散无堪合杜门,十连帅阃若为分。 仁风尚可扬千里,勇气安能作六军。 戈甲纷纷徒曜日,旌旗猎猎漫连云。 归来夹道人争看,应笑苍颜老使君。 |
此时狂敌合灰飞,致我天王下紫微。 士马生风增锐气,旌旗蔽日耀皇威。 愧无一策裨黄屋,滥逐千官扈赭衣。 智略如君宜有用,周行指日看来归。 |
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 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 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 土屋春风峭,氊裘牧骑狂。 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 |
诏书催发太频频,千骑东来喜望尘。 不为寻芳宁较晚,固应入境便颁春。 风和渐觉旌旗转,野旷遥闻钲鼓新。 千里嗷嗷方待哺,自惭何以慰斯民。 |
笳鼓下层台,旌旗转长屿。 桥响骛归轩,溪明望行炬。 北临白云涧,南望清风阁。 出树见人行,隔溪闻鱼跃。 断虹跨曲岸,倒影涵清波。 为爱斜阳好,回舟特特过。 |
龙虎东西两踞盘,帝教弹压此山川。 风行魏蜀三分国,浪静江淮万里天。 半壁旌旗佳丽地,十州鼓角郁葱边。 便当击楫中流誓,莫使鞭为祖逖先。 |
此是前朝扈跸功,祥飞一朵锦云红。 旌旗南渡长江外,香火西湖片水中。 白鹤往来华表月,碧桃开落石坦风。 刘郎今日玄都过,十四年前事不同。 |
千秋从昔庆嘉名,四海而今加太平。 十里旌旗明晓色,万家弦管被新声。 五云已逐阳乌见,百兽方随仪凤鸣。 更喜簪绅趋燕衔,南山祝圣愿同倾。 |
桑枯村村烟树浓,新秧刺水麦梳风。 舟行苕霅双溪上,人在苏杭两郡中。 彭角丽声相旦暮,旌旗小队问青红。 主人夙有视仙骨,合住水晶天上宫。 |
两地旌旗一闰中,十年监牧九卿崇。 安舆遍就东南养,遗俗将陶雅颂功。 爱护元身如宝玉,节宣时序戒螟螽。 遥知独上千山路,处处梅花逐暖风。 |
当时谋战不谋安,将众多多是祸端。 万垒在前攻掠易,四方无事保全难。 晓堂锺鼓修淮祀,古壁旌旗拥汉官。 天下息肩兵革定,一瞻祀宇一长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