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大镬四十石,馅粗如柱饼八尺。 饱食起来舞金刚,挥戈天上驻斜日。 底事年来到骨穷,炙蒲脯苔诳腹空。 斗牛一饭期五日,一半又听闍黎钟。 啄腐吞腥将日削,天公作意殊不恶。 十围渐化杨柳轻,因驭冷风上寥廓。 |
| 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 胡为强分别。 百金买田庐。 不见袁夫子,神马载尻舆。 游于无何有,一饭不愿余。 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 何以遗子孙,此身自蘧蒢。 薰风暗杨柳,秋水净芙蕖。 应观我知子,不怪子知鱼。 |
| 岐山高与陇山连,制锦无私服晏眠。 鹦鹉语中分百里,凤凰声里过三年。 秦无旧俗云烟媚,周有遗风父老贤。 莫役生灵种杨柳,一枝枝折灞桥边。 |
| 盖世功名国子师,青春入觐道方夷。 荣华素定终须有,事业难期便勇为。 此日清尊同一笑,明朝丹陛听危词。 东风总送仙舟去,杨柳江头谩似丝。 |
| 一樽倾罢雨潇潇,客思离情总不消。 廿载禁林同侍讲,五更青琐共趋朝。 西风鸿雁南归急,落日云烟北望遥。 此际送君无限意,疏疏杨柳玉河桥。 |
| 烟雾蒙蒙远岫埋,沙边特为小徘徊。 行人又向去处去,客子未知来不来。 诗似芙蓉临水出,人如杨柳待风开。 何时见此消愁眼,更责后期倾玉杯。 |
| 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 客中常欠尊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 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 天魔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尚在家。 |
| 绵绵隋堤草,草色翠如茵。 梧桐间桃李,穠艳骄阳春。 杨柳垂金堤,拂舞无纤尘。 行人不敢折,守吏严呵嗔。 大业一崩陨,九庙犹荆榛。 隋堤草与木,采斫杂樵薪。 秋风号枯枝,野火烧陈根。 园林宫馆尚禾黍,草木於尔何足论。 |
| 江梅仙去,蜡梅蜂化,只有缃梅呈秀。 不知春在阿谁边,试与问、青青杨柳。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斗草分香依旧。 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 |
| 渭城杨柳已青青,强驻行人听渭城。 不问使车归路远,且从樽酒满杯倾。 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川照眼明。 若立螭头前借箸,且教充国事春耕。 |
| 楚楚精神。 杨柳腰身。 是风流、天上飞琼。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有许多娇,许多韵,许多情。 十年心事,两字眉婚。 问何时、真个行云。 秋衾半冷,窗月窥人。 相为人愁,为人瘦,为人颦。 |
| 沙上步微暖,思君剩欲招。 蒌蒿穿雪动,杨柳索春饶。 枉驾时逢出,新诗若见撩。 樽前远湖树,来饮莫辞遥。 |
|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
| 陇云沈,新月小。 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试著罗裳寒尚峭。 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 翠屏深,香篆袅。 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 三叠阳关声渐杳。 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
| 人趁村中市,鸡鸣檐上笼。 忽看一天紫,未吐半轮红。 谁撼扶桑露,吹来杨柳风。 诗肩忍凉冷,已出两臞峰。 |
| 水竹园林秋更好,忍把芳樽容易倒。 重阳已过菊言开,情多不学年光老。 阴云不动杨柳低,风递轻寒生暮草。 无涯逸兴不可收,马蹄慢踏天街道。 |
| 老懒观梅喜见花,一枝聊复寄君家。 清香扑袂传春信,疏影摇窗借日华。 小小池塘从掩映,依依杨柳漫交加。 和羹风味今犹古,回首青青遂有涯。 |
| 雨余沙路润无泥,潋滟溪流与岸齐。 苒苒年华催我老,酣酣春意得人迷。 联珠便觉新诗富,浮玉还听雅唱低。 杨柳缓摇阴正午,谁家篱落一声鸡。 |
| 西湖春碧净无泥,画舫朱帘傍岸移。 寒食清明初过后,杏花杨柳乍晴时。 后从西日催歌鼓,莫放东风转酒旗。 只恐明朝成雨去,暗惊浓绿上高枝。 |
| 春日迟迟。 春景熙熙。 渐郊原、芳草萋萋。 夭桃灼灼,杨柳依依。 见燕喃喃,蜂簇簇,蝶飞飞。 闲庭寂寂,曲沼漪漪。 更秋千、红索垂垂。 游人队队,乐意嬉嬉。 尽醉醺醺,歌缓缓,语低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