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山高与陇山连,制锦无私服晏眠。 鹦鹉语中分百里,凤凰声里过三年。 秦无旧俗云烟媚,周有遗风父老贤。 莫役生灵种杨柳,一枝枝折灞桥边。 |
| 戈船一片压江流,候晓乘风怏远游。 古戍荻花千浦月,荒城杨柳数家秋。 伤心战地风前草,极目飞鸿海上洲。 何处笛声当夜起,军中行乐似边州。 |
| 盖世功名国子师,青春入觐道方夷。 荣华素定终须有,事业难期便勇为。 此日清尊同一笑,明朝丹陛听危词。 东风总送仙舟去,杨柳江头谩似丝。 |
| 一樽倾罢雨潇潇,客思离情总不消。 廿载禁林同侍讲,五更青琐共趋朝。 西风鸿雁南归急,落日云烟北望遥。 此际送君无限意,疏疏杨柳玉河桥。 |
| 论交不是路歧情,青眼争随杨柳生。 故国年华花一树,贫家尊俎酒三行。 石边流水原无味,门外青山岂必名。 却恐君归近城郭,倘将诗句落公卿。 |
| 杨柳弄黄昏。 不掩重门。 长条尽是旧愁痕。 独自倚帘看晚色,无限消魂。 风雨小溪浑。 春过三分。 明朝*燕又纷纷。 唯有天涯芳*怨,依旧王 |
| 杨柳弄黄昏。 不掩重门。 长条尽是旧愁痕。 独自倚帘看晚色,无限消魂。 风雨小溪浑。 春过三分。 明朝*燕又纷纷。 唯有天涯芳*怨,依旧王 |
| 吹笛破山翠,萧萧夜壑停。 一声杯上雨,万感鬓前星。 断续音成梵,多罗曲是经。 虽无杨柳落,凄怨不堪听。 |
| 才高谁识顾君平,身着青袍世所轻。 杨柳不曾湖上看,芙蓉元在幕中生。 马头云断家山色,官舍潮连夜雨声。 流水白云心尽折,丈夫辛苦为微名。 |
| 烟雾蒙蒙远岫埋,沙边特为小徘徊。 行人又向去处去,客子未知来不来。 诗似芙蓉临水出,人如杨柳待风开。 何时见此消愁眼,更责后期倾玉杯。 |
| 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 客中常欠尊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 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 天魔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尚在家。 |
| 绵绵隋堤草,草色翠如茵。 梧桐间桃李,穠艳骄阳春。 杨柳垂金堤,拂舞无纤尘。 行人不敢折,守吏严呵嗔。 大业一崩陨,九庙犹荆榛。 隋堤草与木,采斫杂樵薪。 秋风号枯枝,野火烧陈根。 园林宫馆尚禾黍,草木於尔何足论。 |
| 风雷一罢思何清,江水依然浩浩声。 飞鸟旋生啼鸟在,后人常似古人情。 将来道路终须达,过去山川实不平。 闲想更逢知旧否,馆前杨柳种初成。 |
| 江梅仙去,蜡梅蜂化,只有缃梅呈秀。 不知春在阿谁边,试与问、青青杨柳。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斗草分香依旧。 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 |
| 偶向东湖更向东,数声鸡犬翠微中。 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 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 物情多与闲相称,所恨求安计不同。 |
|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
| 桃花浪已深,杨柳风犹弱。 邻曲欣往来,逢迎劝耕作。 健犊不自暇,老农良有托。 共醉社日尊,陶然得真乐。 ¤ |
| 渭城杨柳已青青,强驻行人听渭城。 不问使车归路远,且从樽酒满杯倾。 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川照眼明。 若立螭头前借箸,且教充国事春耕。 |
| 楚楚精神。 杨柳腰身。 是风流、天上飞琼。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有许多娇,许多韵,许多情。 十年心事,两字眉婚。 问何时、真个行云。 秋衾半冷,窗月窥人。 相为人愁,为人瘦,为人颦。 |
| 瘦石亭前倚晓风,十分凉意小桥东。 雨余杨柳秋仍绿,露下芙蓉晚更红。 情至怕闻千里别,会疏犹喜一尊同。 留都宫苑稀程作,高咏还应不负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