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难相见,同城似异乡。 点兵寻户籍,烧药试仙方。 事校千般别,心还一种忙。 黄金如化得,相寄亦何妨。 |
| 检校西畴首忍回,雨佳小恨较迟来。 抄云浙玊何曾梦,只拟禾孙作栈粥。 |
| 治世求才重,公朝校艺精。 临轩升造士,入彀得群英。 并蹑云梯峻,联登桂籍荣。 庇民思善政,慈惠体予情。 |
| 不必繙金匮,何须校石渠。 科条唐代典,刀尺汉人书。 后世应知我,时人莫起予。 祈天无厚望,更予十龄余。 |
| 消息闲凭曲艺看,考工文字太叢残。 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
| 明日添一岁,端忧奈尔何。 冲寒出洞口,犹校夕阳多。 莫话伤心事,投春满鬓霜。 殷勤共尊酒,今岁只残阳。 |
| 挺生贤德对耆英,岁物皆新气淑清。 年至七旬人已少,子为四品世称荣。 紫泥屡捧门多庆,华发虽稠体益轻。 欲比遐龄何所似,蟠校结实老仙京。 |
| 偶同乡友校吟编,因得平安到浪颠。 心不干时清似水,发缘忧国白於棉。 半生景慕空千里,一纸寒温废二年。 何日支筇随此老,秋岩和菊荐冰泉。 |
| 比胛裁成土豹皮,着来暖胜黑貂衣。 严冬校猎昌平县,上马方才赐贵妃。 |
| 庠校声名早,朝廷誉望尊。 忠言如日皎,笑语若春温。 四拥皇华节,屡登金马门。 用才终不尽,流庆在仍昆。 |
| 十五胡姬玉雪姿,深冬校猎出郊时。 海青帽暖无风冷,鬒发偏宜打练椎。 |
| 少年挟策上皇都,晚岁论功向石渠。 犹忆微才在天禄,铅丹曾为校遗书。 |
| 羁旅都门十载中,转头浮宦已成空。 青衫暂寄文安籍,白社长留处士风。 万里云山归故国,一帆江月照疏篷。 世间穷达何须校,只有声名是至公。 |
| 衡阳杰阁宵人记,淮石丰碑刺史书。 永已桥山藏剑佩,空余云汉照林庐。 河图万古陈东序,汗简诸儒校石渠。 谁道幽深穷衲子,乞钱买石更崎岖。 |
| 四阁书城四库藏,再三不碍校讐详。 今兼荟要核以就,此则问津到每常。 摘咏唯公经拣择,立言那肯涉荒唐。 简明目录从头阅,向若已惊徒(目亡)洋。 |
| 耿耿虚堂一榻秋,人间高枕几王侯。 乱云未放晓山出,片月不随溪水流。 检校一身唯有懒,平章千古得无愁。 湘波见说清人骨,恨不移家阿那州。 |
| 旌旗晓过大江西,七校前驱万队齐。 千里政声人共喜,三军令肃马前嘶。 恩沾境内风初变,春入城阴柳渐低。 桃李不须令更种,早知门下旧成蹊。 |
| 口中校祖叶。 德茶香点。 灭与烟消,似圭峰秘诀。 切言,疑当作言 |
| 松径隈云到静堂,杏花临涧水流香。 身从乱后全家隐,日校人间一倍长。 金箓渐加新品秩,玉皇偏赐羽衣裳。 何如圣代弹冠出,方朔曾为汉侍郎。 |
| 官曹邂逅得情亲,一赋松斋遂绝尘。 天禄校书元有路,甘泉第颂可无人。 江山兴味不知老,芋栗生涯未觉贫。 我欲邀君寺南住,春风聊与杏花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