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言天去远,山上有楼台。 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 行当登泰山,云扫日月开。 柏乌与城乌,两处休鸣哀。 |
| 风雨催车骑,駸駸来自南。 道旁有茅屋,宁容使君骖。 不谓忽下马,湿衣逢我谈。 田家已刈楚,田妇正好蚕。 既将国漕急,复与民事谙。 他年此茅屋,便比棠树甘。 |
| 名果出西州,霜前竞以收。 老嫌冰熨齿,渴爱蜜过喉。 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 仙桃无此比,不畏小儿偷。 |
| 太守风流甚,吟牋写蜀麻。 寻春何处客,映柳阿谁家。 蜡炬传新火,朱栏发旧花。 月光将欲满,特地炤铅华。 |
|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 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 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 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 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
| 种菊将饮酒,菊开酒无有。 虽不负尔目,且已负尔口。 昨日三两人,淡坐饥腹吼。 徒与哦其傍,谁能置升斗。 当时陶渊明,篱下望亦久。 幸赖白衣人,不愧采盈手。 悠然事颇同,必竟醉则否。 |
| 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 机杼固已勤,刀尺诚独难。 裁缝失分寸,长短为损残。 尝闻仲山甫,能补帝衮完。 衮完民衣足,天下无苦寒。 徐从信都学,染翦宜弃冠。 彼实山甫徒,尔亦非綷剜。 东归道自胜,人谁故时看。 |
| 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 苍苍古崖色,叠叠老苔痕。 欲象巨鳌顶,俯当科斗盆。 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仑。 |
| 天外一尺峰,国中千仞岳。 重云不掩蔽,万里见头角。 世人看远碧,谁识产美璞。 |
| 累累後棠柰,落尽风雨枝。 行乐偶散步,倚杖聊纵窥。 林叶隐孤实,山鸟曾未知。 物亦以晦存,悟兹身世为。 |
| 明妃命薄汉计拙,凭仗丹青死悮人。 一别汉宫空掩泪,便随胡马向胡尘。 马上山川难记忆,明明夜月如相识。 月下琵琶旋制声,手弹心苦谁知得。 辞家只欲奉君王,岂意蛾眉入虎狼。 男儿返覆尚不保,女子轻微何可望。 青冢犹存塞路远,长安不见旧陵荒。 |
| 五年前上去,乃从许公过。 旧物此君在,後生新笋多。 朱樱繁且熟,黄鸟啄仍歌。 一一如当日,乘高奈兴何。 |
| 直道昔参辅,独将天下忧。 忠言悟明主,退请拜诸侯。 坐合政方举,移藩心所求。 蔡人迎且喜,许俗爱难留。 夹路车徒盛,分疆禾黍秋。 穆陵无夜闭,仁化自公修。 |
| 今日始见菊,虽见未会开。 犹胜昔无酒,持望白衣来。 破纇浮金英,杂蚁已盈杯。 何必探丹萸,结佩上高台。 自不愧佳节,安听发鸿哀。 |
| 远爱檀栾碧迳开,荷锄乘雨破秋苔。 直须探作阮家趣,更向烟林缺处栽。 |
| 太守车煌煌,莫如还故乡。 昔登蜀郡籍,今得临邛章。 过家礼耆旧,接境跪壶浆。 寒径道路远,春入山川长。 俗将乐其化,诏亦美其良。 相如有遗迹,谁复酒垆傍。 |
| 阶下青苔欲染衣,晴光才漏又霏微。 冲风燕子衍泥去,隔树鹁鸪嗔妇归。 乍冷乍阴将禁火,自开自掩不关扉。 浑身酸削懒能出。 莫怪与公遇往稀。 |
| 方在洞庭上,秋怀那得禁。 西风楚波恶,度雁海云阴。 洛客吟初苦,骚人思已深。 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 |
| 月黑见旄头,芒角渐西向。 八月边草黄,胡人马初壮。 无奈我兵雄,方为汉偏将。 尝闻登坛人,亦未免得丧。 得为凯歌还,铙鼓喧亭障。 千蹄使椎牛,百瓮令设醠。 丧乃军之羞,节制由处上。 进退从其呼,何能求必当。 二事非己专,愿思古挟纩。 |
| 武帝初起铜雀台,丕又建阁延七子。 日日台上群乌饥,峨峨七子宴且喜。 是时阁严人不通,虽有层梯谁可履。 公干才俊或欺事,平视美人曾不起。 五官褊急犹且容,意使忿怒如有鬼。 自兹不得为故人,输作左校滨於死。 其余数子安可存,纷然射去如流矢。 鸟乌声乐台转高,各自毕逋夸疐尾。 而今抚卷迹已陈,唯有漳河旧流水。 |